淮安市“十四五”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是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安全惠民生促稳定的重要产业。“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也是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五年。根据《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江苏省“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结合淮安市畜牧业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机遇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土地资源趋紧、环保压力加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形势复杂等困难,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保供给、优生态、强安全,突出稳产保供、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强化政策扶持,全市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畜产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202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26.96万吨、禽蛋总产量为9.85万吨,牛奶总产量为2.65万吨,生猪恢复生产持续向好,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猪肉、禽肉、禽蛋等重要农副产品供给有保障。
2、产业规模显著增强。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呈现龙头企业引领、集团化发展、产加销融合的发展趋势。全市生猪、家禽养殖总量在全省分别位于第5位、第4位。华石集团、天参农牧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拥有15家畜牧业相关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牧业总产值达134.1亿元。
3、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全市畜牧业初步形成种苗繁育、规模养殖、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现有饲料生产企业68家,2020年全市饲料总产量210万吨,产值71.6亿元。2020年在营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8家、家禽集中屠宰企业5家,饲料生产和畜禽屠宰加工能力处于全省前列。
4、绿色发展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累计创建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00家、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家。圆满完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同步推进畜牧大县和非畜牧大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2020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相比2018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20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获得农业农村部表扬。
5、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完成115个不合格生猪屠宰场点清理整顿工作,建成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2家;基本实现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全覆盖,建成2个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58个镇街收集点,病死猪集中处理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持续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20年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9%。
6、重大动物疫情有效控制。以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组织开展集中防疫、集中清洗消毒行动,全市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抗体合格率稳定在70%以上。加强养殖、运输、屠宰等关键环节动物卫生监督,基本形成了生猪由产地到屠宰的检疫闭环监管。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三五”期间全市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强。“十三五”期间,受生猪稳产保供扶持政策影响,多个投资总额超亿元的养殖项目落地,但畜禽产品加工项目偏少,产业链条还存在加工深度不够、附加值不高等问题;非洲猪瘟疫情隐患与风险依然存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粪污还田利用渠道未完全打通。使用粪肥耗时耗工,种植户使用粪肥积极性不高;畜禽养殖过程还存在不规范使用投入品、非法使用违禁物等质量安全隐患。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期,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十四五”时期,全市畜牧业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首先,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生猪和家禽两大主导产业是重点打造产业。为促进生猪生产,2020年市政府办专门出台《淮安市进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政策举措》,从用地保障、财政及信贷、种养循环等多个方面为生猪生产提供政策保障,为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经济进一步融合,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绿色、优质、安全的畜产品消费需求显著提高,成为助推畜牧业发展的主引擎。互联网+、电商经济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畜产品流通和消费方式,将推动畜牧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最后,科技进步将为产业发展增加动力。生物技术和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为畜牧业实现自动化、规模化、数字化、智能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十四五”时期畜牧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质量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高水平保障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高标准构建畜牧全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加工流通体系,强化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推进畜牧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涵盖良种、饲料兽药生产、养殖、屠宰加工等各环节的产业链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民生为本。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首位,立足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着力补短板、转方式、提质效,统筹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抓好行业管理和服务,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畜牧业生产全过程,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禽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协同推进畜禽养殖和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布局,改善养殖生产设施条件,重点发展生态养殖模式,促进养殖与种植良性循环,推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
——坚持防疫优先。将动物疫病防控作为防范畜牧业产业风险和防治人畜共患病的第一道防线,着力加强动物防疫体系能力建设,落实属地管理和防疫主体责任,落实政府和市场主体的防疫责任,突出积极防御、主动治理,切实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三)发展目标
以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长足发展,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质量安全基础更加扎实。到2025年,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85%以上,猪肉自给率保持在115%以上,禽肉禽蛋自给率100%,奶源自给率保持稳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稳产增效行动。
1、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产品保供要求,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和肉类供给结构,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禽肉、牛羊肉等肉产品生产。全力推进以盱眙县、淮阴区、涟水县、淮安区为主的生猪产业带,以盱眙县、洪泽区、淮阴区、涟水县为主的肉禽产业带,以淮安区、洪泽区、金湖县为主的蛋禽产业带,以淮阴区、盱眙县为主的奶牛产业带。
2、稳固生猪基础生产能力。以“稳种猪、稳规模、稳大县”为重点,压紧压实属地保供责任,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完善和强化调控政策措施,确保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2万头左右,规模猪场数量稳定在550家以上。加强生猪生产和市场动态跟踪监测,准确发布信息,科学引导生产。
3、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企业。紧紧围绕生猪、家禽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畜牧业提档升级,向“集团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转变。生猪产业,重点推广龙头企业繁育一体化养殖、“公司+家庭农场(小区)”合作养殖、龙头企业自建小区养殖等新型模式,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家禽产业,鼓励龙头企业扩大“公司+家庭养殖场”模式,发展“订单式”养殖,促进养殖场提档升级。到2025年,全市建成10万头生猪集团化企业16个,100万只肉禽集团化企业3个,10万只蛋禽场3个,千头奶牛场4个。
4、推动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大规模养殖场圈舍的改造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支持环境智能控制、视频监控等智能化设施配备,支持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化控温、监测、机械清粪、自动投料、叠式笼养、自动捡蛋机械设备,提高畜禽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畜禽养殖的应用,提高养殖场精准管理、畜禽产品追溯等智能化水平。
(二)实施现代畜禽种业提升行动。
1、完善畜禽良繁体系。整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等资源优势,加强育种基地和核心育种场建设,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格局。生猪良繁体系以新淮猪、苏淮猪原种场和12家父母代种猪场为核心,加快育种场和扩繁场标准化建设,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良种供应能力。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继续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落实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要求,开展性能测定工作。强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加强淮安黑猪、盱眙山区水牛等品种保护开发利用。
2、实施淮安黑猪产业化开发工程。持续开展苏淮猪体长系新品系培育,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坚持活体保护与遗传材料保存相补充,建设地方猪种资源体细胞库和苏淮猪金浦扩繁基地、苏淮猪备份场,将品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价值优势。
(三)实施产业集群建设行动
1、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饲料兽药、屠宰加工等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参股、收购、自建等方式向上下游延伸,逐步实现全链条生产,培育打造一批在省内和国内有影响力、综合实力强的全产业链经营企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牧场、种养结合休闲基地等休闲观光农业。
推动屠宰行业提档升级。优化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布局,实现畜禽集中屠宰、便捷流通、就近加工。鼓励苏食、双汇、拾分味道、温氏等大型畜禽养殖和屠宰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推进牛羊家禽“集中屠宰、集中检疫、规范管理”,倡导“冷鲜禽”健康消费习惯,鼓励发展肉品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多种经营模式。
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做强做优乳制品加工业,推动淮阴区卫岗乳业三产融合项目实施。引导淮阴区、淮安区、清江浦区、涟水县等畜禽屠宰和肉品加工企业发展低温肉制品、半成品菜肴等特色化、系列化、功能化产品。招引畜禽肉品深加工冷链企业、休闲肉制品食品加工企业,实现畜禽供应从“肉产品”向“肉制品”转变。大力推进畜牧业品牌发展。加强畜牧业品牌建设投入,以唱响“淮味千年”为主旋律,通过品牌发力,擦亮淮安畜产品品牌。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展示展销等新型销售方式,促进产品流通、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
(四)实施绿色发展行动。
1、持续推进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组织开展“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普及行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双向发力,技术服务与依法监管两轮联动,强化养殖场户防疫、环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实现畜禽养殖源头管控。全力开展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应用,推广清洁养殖工艺,普及均衡营养、节水减排、臭气减控等技术,总结宣传典型模式。到2025年,建成100家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和2家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2、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推进规模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广粪肥还田、黑膜沼气处理、臭气处理等畜禽粪污治理技术。在养殖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集中处理中心,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建设一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引导探索建立受益者付费、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的运行机制。支持粪污收运还田社会化组织,开展畜禽粪肥收集运输、处理、还田等服务。
(五)实施畜牧护航行动。
1、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和合作生产模式,培育一批“公司+家庭牧场”“公司+产业基地”成功模式,增强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立足畜禽养殖,推动畜牧业经营方式由以生产环节为主向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转变,促进产业前伸后延。
2、全面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严格动物检疫监管,建立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疫病检测为支撑的检疫工作机制。推进无纸化检疫出证,并以检疫电子出证为中心,打通上下游监管信息,建立从养殖到屠宰的检疫监督闭环管理体系。严格执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持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总结推介一批减抗技术、模式和替抗产品,进一步完善兽药质量监督抽检、残留监控和风险监测工作机制。坚持检打联动,做好畜禽产品、生鲜乳、“瘦肉精”、兽药、饲料等质量安全和风险预警监测,主动排查发现安全风险隐患,实施精准打击,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六)实施科学防疫行动
1、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压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的防疫主体责任,推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保障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全面推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指导养殖场(户)由集中免疫向常年免疫和程序免疫转变,落实免疫效果评估机制。强化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建立重点区域和场点入场抽检制度,充分发挥动物疫病定点监测、集中监测、飞行监测、应急监测以及企业自我监测的作用,认真做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研判疫情风险、查找疫情隐患。加强动物防疫应急管理,强化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动态管理,推动各地修订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畅通疫情举报渠道,严格疫情举报核查,按规定规范处置可疑疫情,及早消除风险隐患。
2、强化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养殖、运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生物安全防控,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制度,配备相应的兽医技术人员,改善动物防疫条件,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清洗消毒、疫情报告等工作。推进重点场所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和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科学实施“三灭四消”即灭蚊灭蝇灭鼠和重要时点消毒、日常消毒、突击消毒、应急消毒活动。建立健全畜禽贩运和运输车辆监管制度,落实运输车辆备案管理要求,对列入“黑名单”的畜禽贩运主体、运输备案车辆实施重点监管。持续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和无疫小区创建,开展非洲猪瘟、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和动物疫病净化场建设,总结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模式。
3、推进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强化动物防疫责任,提升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区域车辆洗消中心建设。鼓励建设第三方检测机构,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加强自检能力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科学饲养、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等技术服务体系。以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和社会化经营服务主体相结合的模式,促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从组织保障、政策措施上全力支持高效畜牧业发展,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完善生猪稳产保供等考核机制,强化重大动物疫病联防联控,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金融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合力推进畜禽稳产保供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多形式大力宣传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政策落实。保障畜禽养殖用地需求,要合理规划养殖区建设,科学节约用地,根据规定满足养殖生产及其直接关联的畜禽粪污处理、检验检疫、清洗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农业设施用地。强化财政保障,加大对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动物防疫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畜禽产品冷链运输配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强化金融信贷保险服务,积极探索推进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积极稳妥开展活畜禽抵押贷款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畜牧业产业投资基金和畜牧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促进更多金融资本投入畜牧业发展,为全市畜牧业健康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三)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单位的科技创新平台,集聚科技资源,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开发利用,力争在良种培育、智能畜牧业、疫病防控、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强基层畜牧兽医行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等集成示范与推广。强化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管理能力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增强养殖企业、场户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