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体育局关于推动江苏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是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省办赛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品牌赛事逐步增多,社会资本踊跃参与,观赛参赛群体迅速扩大,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引擎拉动作用不断发挥。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相比,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总体上还存在规模体量不大、市场主体不强、运营服务水平不高、拉动作用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培育打造高水平体育赛事,壮大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主体,优化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为建设新时代体育强省和“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二)到2025年,基本形成产业结构合理、竞赛产品多元、市场环境优化、发展水平均衡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体系,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培育10项以上全国以上级别的体育精品赛事,打造20项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发展30个以上具有全国以上级别赛事运作能力的专业体育赛事运营公司。
三、丰富赛事活动体系,打造高水平体育赛事品牌
(三)打造高端品牌赛事。鼓励各地积极申办世锦赛、世界杯赛等品牌价值高、市场前景广的大型单项体育赛事,办好2019年男篮世界杯、2020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世界跆拳道大满贯冠军系列赛、2021苏迪曼杯羽毛球赛等国际重大赛事,推动形成城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良性互动机制。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及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积极拓展与沿线国家间的体育赛事活动,形成一系列联动品牌赛事。设立重大赛事专项补助资金,对纳入重大赛事名录范围的赛事依据评估报告给予适当资金扶持。
(四)培育自主IP赛事。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培育打造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宿迁生态四项公开赛、不止骑.中国24H单车环太湖认证赛等系列品牌赛事,形成具有江苏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赛事集群,推进长三角区域体育赛事联动。以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积极引进高水平冰雪体育赛事,大力发展江苏冰雪嘉年华、江苏省滑雪旅游节等冰雪赛事活动。培育水上、山地户外、自行车、航空、电子竞技等一批消费引领性强、大众参与度高的时尚运动项目赛事,努力提升各地马拉松赛事参赛规模、组织运营、媒体宣传、赛事推广和服务保障水平,推动更多马拉松赛事跨入中国田协金牌赛事和国际田联金标赛事行列。加大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品牌赛事的扶持力度,对纳入培育名录库范围并通过评审的赛事给予适当资金扶持。
(五)拓展职业体育赛事。加快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步伐,培育一批竞技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社会声誉佳的职业体育俱乐部。重点发展男足、男篮、女排职业俱乐部,着力营造职业联赛的主场氛围和球星效应,推动提高联赛成绩和主场办赛效益。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职业体育俱乐部扶持资金,按项目类别、影响力、职业联赛等级、投入和名次等给予适当扶持。
(六)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鼓励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增加赛事种类,合理扩大赛事规模。办好全省智力运动会、省运会群体项目比赛,开展全省联动、覆盖基层的群众性品牌赛事活动,重点打造“魅力江苏 最美体育”系列品牌赛事活动,打造“舞动江苏”全省广场舞大赛、“爱乒才会赢”全省乒乓球球王争霸赛、“乐在棋中”全省象棋棋王赛、“羽民同乐”全省羽毛球赛、“奔跑江苏”四分马健身跑、“我爱足球”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娃娃组)、“乐钓江苏”钓鱼俱乐部联赛、“舞比快乐”体育舞蹈俱乐部联赛、“骑乐无穷”山地自行车俱乐部联赛、“智跑江苏”定向越野联赛等品牌赛事活动。举办全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
四、壮大市场主体,拓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七)加快培育竞赛表演市场主体。以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为引领,鼓励社会力量办赛,壮大多元市场主体,加快竞赛表演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省、市体育产业集团做大做强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体育竞赛表演骨干企业。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盈利模式新的体育赛事运营商,建立赛事设施建设、策划设计、市场开发、运营服务、门票销售、宣传推广、终端消费促进一体化的运作体系,延伸赛事产业链和利润链。加快培育一批专业体育赛事服务企业,吸引国际一流的体育组织和体育竞赛企业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引导传统体育装备企业进入体育竞赛表演业,鼓励各地在企业宣传、资源推介、项目培育等方面给予扶持。
(八)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加快体育竞赛表演市场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开放集聚和优化配置,构建赛事策划、运营、服务、营销、推广全产业链,形成吃、住、行、购、游配套支撑体系。加强体育赛事冠名等无形资产开发,借助明星、名人效应等多渠道放大体育赛事IP价值。深化体育赛事市场资源开发,加强对体育赛事相关权利归属、流转及收益的保护,加大体育赛事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体育竞赛表演企业参与体育场馆运营,盘活场馆资源,鼓励利用学校体育场馆举办体育赛事。鼓励各类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产业基地、体育公园,利用场地设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文化和旅游、娱乐、互联网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发展空间、助力城市营销和产品推介。
(九)加大竞赛表演宣传推广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媒体、新媒体制作播出体育节目,普及运动项目文化和观赛礼仪。发挥省体育局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等网络传播平台功能,强化体育赛事宣传,营造观赛参赛氛围。鼓励利用各类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提升体育赛事消费意愿。与江苏体育休闲频道合作,办好江苏体育新闻节目、直播江苏职业体育俱乐部联赛。举办江苏体育文化创意与设计大赛,围绕体育赛事、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相关产业等方向开发创新体育IP,促进体育赛事和体育表演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竞赛管理服务体系
(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协调有关部门优化确需保留的安全许可以及道路、空域、水域、无线电使用等行政审批流程。落实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黑名单”制度,对办赛主体、从业人员和参赛人员的严重失信行为加大惩戒力度。加大与赛事门票销售机构合作,建立健全赛事门票市场化供应机制。推进省本级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职能向省属社团转移试点,进一步强化赛风赛纪、反兴奋剂工作。
(十一)完善体育赛事评估体系。发挥江苏省体育产业研究院、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等智库作用,建立体育赛事综合评估体系,发布体育赛事评估报告。加强体育赛事数据统计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体育竞赛表演综合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赛事服务,及时向社会公布赛事时间、地点、主办方、承办方、参赛条件、票务、传媒等信息。落实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国家标准,推进竞赛表演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办赛指南和服务规范。实施体育竞赛器材标准,推动符合高水平赛事要求的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器材产品研发与生产。
(十二)建立竞赛表演服务平台。完善体育竞赛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加大与公安部门合作,严格规范体育竞赛表演场所公共安全服务供给。协调有关部门规范体育赛事活动安保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体育场馆安保等级评价制度。推进赛事举办权、冠名权、无形资产开发及竞赛综合服务等具备交易条件的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搭建江苏体育产业大会等服务平台,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行业交流和资源互通。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提升赛事报名、赛事转播、媒体报道、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等综合服务水平。
六、加强综合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十三)加强组织实施。各地要高度重视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各设区市根据本行动方案,结合实际抓紧制定贯彻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进一步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对落实本方案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事项及时报告省体育局。
(十四)加大赛事投入。优化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方向,加大对社会力量办赛的扶持力度。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产品推介和服务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体育竞赛表演消费支付产品,推动消费便利化。
(十五)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体育专业院校加大科研和人才培养力度,成立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科研和培训团队,打造熟练掌握体育赛事运作规律、专业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体育赛事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帮助企业、高校等有效对接。鼓励退役运动员投身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加强体育竞赛管理干部业务培训教育,培养一批在国内外体育大赛中执法的知名裁判员。健全体育赛事志愿者等级评定体系,构建专业体育赛事志愿者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