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们说“中国式现代化”】姚建萍:“绣”出锦绣山河 让“苏工苏作”赋能家乡发展
苏绣作为中华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姑苏绣娘们以巧手绣出一份又一份传世佳作,背后付出的努力让人感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就是绣娘们的代表。多年来,她从一名学徒一步一步成为工艺大师,多幅作品以“国礼”之名赠予外国元首,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贡献。
“我出生在一个苏绣世家,从小就学习苏绣技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苏绣产生了‘疯狂’的热爱,12岁的时候,我就能独立绣完一条领带。”四十多年前,还是小姑娘的姚建萍从妈妈手中接过绣花针,随着学习的深入,她开始寻访各路名师,精进技艺。1990年,姚建萍遇到了她刺绣艺术道路上的“伯乐”徐志慧,徐老师的悉心教导,让姚建萍在技法上和对苏绣的美学理解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徐老师是精通动物绣和人物绣的大家,在她身边学习的4年间,我每天练习刺绣超过12小时,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基本一个月才能回家住上一晚。”回忆起求学的岁月,姚建萍感触良多。这段经历教会了姚建萍将透视色彩表现、光影变化等绘画手法融入到作品中。1996年,她创作的《沉思——周恩来肖像》在首届苏绣精品展上获得一等奖。她之后的作品也屡获大奖,并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姚建萍苏绣作品《仕女蹴鞠图》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奥委会
有了名气后,姚建萍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苏绣艺术走向更广阔的应用舞台。为此,她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融针绣”风格,提出“绣随时代”的创作理念,创作出一系列表达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作品。在欧洲,她的作品《岁月如歌》和《英国女王》作为国礼被白金汉宫收藏,作品《仕女蹴鞠图》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奥委会。作品4次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10余次获国际大奖,并多次被当作国礼赠与外国政要及知名人士。
在姚建萍的家乡——苏州镇湖,苏绣已经逐渐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但姚建萍对苏绣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却有着自己的思考。“许多非遗技艺的学习成本很高,周期也很长,目前的产业链也不够完整,人才队伍培养也缺乏体系化的方法论。”为此,姚建萍这些年先后来到贵州、内蒙古、新疆、广西等地传授技艺,还与高等院校合作推广苏绣技法。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门技艺,她建立了“姚绣”品牌,与知名品牌跨界合作,还在线上开启苏绣直播,推出数字非遗苏绣作品,让苏绣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姚建萍此前也参加过江苏发展大会,对于本届大会她满怀期许和展望:“本届发展大会,我非常期待能够有更多的文化交流,依托本次大会提供的优质平台,我们更期待能够推动传统工艺美术实现高质量发展,依托数字化手段,为非遗技艺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讲好我们中国的故事。”
【姚建萍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谈到“中国式现代化”,在我看来精神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这要求我们把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在传承文化技艺的同时,我还想将传统技艺融入经济发展之中,促进乡村振兴,让“苏工苏作”赋能家乡产业发展,让更多家乡人走上就业创业的道路。
(江苏新闻广播/索浩阳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