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 我“苏”回响】激活“一池春水”,江苏文化地标焕发时代光彩

我苏网 2023-05-18 12:59

  2017年,作为首届江苏发展大会的主会场,彼时刚刚投入使用的江苏大剧院格外引人瞩目。在南京河西滨江新城,从此多了一座“荷叶水滴”造型的文化地标。6年之后,如今的江苏大剧院已经成为江苏文化发展成果的讲述载体。深挖历史文化根脉,以文艺为桥梁,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中国故事正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2017年的8月5日,江苏大剧院进行了首场的开幕演出,也就是在这个舞台上。”说这话的是江苏大剧院总经理廖屹。首届江苏发展大会之后,又经历了两个半月的测试准备,世界顶级指挥家祖宾·梅塔携手以色列爱乐乐团,以一场行云流水般的艺术飨宴,正式拉开了江苏大剧院开幕季演出的帷幕。

  6年时间,台上台下,见证了太多令人动容的艺术瞬间。“剧院为剧而生,艺术作品是剧院的灵魂。”廖屹回顾,他们与经典文学作品频频擦出火花,“我们的第一部原创京剧《青衣》就是根据毕飞宇的著作改编的,后边包括话剧《红高粱家族》《朝天宫下》,歌剧《拉贝日记》,舞剧《红楼梦》,儿童声乐套曲《因为爸爸》,青春剧《野蜂飞舞》等等。从江苏大剧院建院开始,就一直是秉承着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搬上我们的舞台。”

  “吸”入传统,“呼”出创新,超过2600场高品质演出接续登场。而在舞台演出之外,江苏大剧院打破“围墙”,全方位探索公共艺术的普及,润物无声间提升着一座城市的艺术气质和文化生态。早在6年前亮相之初,江苏大剧院时任运营总监陈正哲就形容,这里是剧院,更是“剧院中的一座城”,“我们有六个厅,我们还有摄影中心、录音棚、美术馆、电影院、咖啡厅,所有文化设施汇聚了建筑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舞蹈艺术、雕塑艺术等。除了可以有国内外顶级剧目,还有各类艺术普及活动,所以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

  首届江苏发展大会至今,言恭达、孙晓云、管峻、章剑华、罗周等一大批江苏发展大会嘉宾的作品先后亮相江苏大剧院。不拘泥于表达形式,创作者们将智慧、情感、艺术凝结于“荷叶水滴”之上。

  “剧院的‘国际化’,除了‘引进来’,更重要的是能‘走出去’。既要让江苏观众在家门口欣赏到优秀的国际艺术,也要让讲述中国故事的文艺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唱响。”廖屹告诉记者,江苏大剧院的4部原创剧目已先后赴国内外20个城市巡演。

  著名作曲家唐建平形容,江苏先后推出的多部作品,造就了中国原创歌剧界的“江苏现象”,“这些题材都是江苏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也是非常好的歌剧题材。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我们的《运之河》一完成,马上被邀请到欧洲意大利这样的歌剧发源地去演出;我们的《鉴真东渡》在日本首演,获得巨大的欢迎,半年之后又被邀请又去。江苏歌剧已经国际化亮相,给中国歌剧艺术带来非常好的影响。”

  “如果说大剧院是文化动脉,小剧场就是毛细血管。”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陈捷说。现在在南京,107个金陵小剧场既有标准小剧场、传统老戏台,也有书店空间、旅游景点,遍布各个角落。这也呼唤着江苏能够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打造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要有机制的引领。先进的创作生产体系依靠顶层设计,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创作者接地气,身体力行。江苏有着非常丰沛而宝贵的文化历史资源,这也是我们的创作宝库,像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民生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带着学生去展开我们的创作的。”陈捷这样说。

  文化的力量一旦生根,就能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现在,再次作为主会场的江苏大剧院已经准备就绪。大剧院广场前,生机勃勃的地球绿雕和江苏发展大会会标“锦绣苏”,共同被层层叠叠的花朵簇拥包围着。5月20日,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就将召开,故乡门扉近在眼前。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大会综合协调组组长杨根平说:“我们打扫庭院,装点鲜花,铺上红地毯,热情期待着海内外嘉宾的到来。聚人气、聚智慧、聚合力,共同努力来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