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江苏把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作为培育未来竞争力的大事。在8日江苏代表团的对外开放日上,省委书记李强说,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做好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江苏的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实践样本】根系繁茂 争妍斗艳
江苏文学史上名家辈出,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今江苏文学“苏军”四世同堂,人才济济。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说。
“文学体现思想、学术、宗教、道德等方方面面的文化内容,具有强大的容量,是重要的文化承载。” 范小青说,文学能体现一个地方文化的水准和特点,江苏的文学就在文化软实力中承担了该有的份量。毕飞宇的《推拿》,苏童的《黄雀记》连续拿下第八、第九届两届茅盾文学奖。去年金秋,《江苏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在北京首发,江苏当代文坛的领军人物赵本夫、范小青、黄蓓佳、苏童等10名作家集体进京轰动一时。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说了两件喜事。一件是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将开始2017年首场演出,这是中心成立以来的第1321场演出,自2007年中心成立以来累计为苏州中小学生演出超过30万人次。另一件喜事是,苏剧传习保护中心成立。苏州三朵花“昆剧、评弹、苏剧”争妍斗艳。“传承优秀文化,是一件系统大工程,需要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统筹协调,艺术工作者勇于担当,努力践行,形成合力”,王芳说。
令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徐利明特别高兴的是,江苏不少大专院校开设书法专业,十到十五年就会有一定规模的合格书法老师进入校园,书法这种传统艺术将得到很好发展。“书法艺术不仅联系着诗词文章,还书写情怀理想,是人格修养的体现,是通识教育很好的工具”,书法教育的根基茂盛,才能“长”出优秀的专业尖子,也只有根基茂盛,才能对全民的文化素质起到作用。
【全省纵览】底蕴迸发 原创勃发
舞台艺术精品,是一张张美不胜收的江苏名片。抓原创构筑了我省舞台艺术新版图,也是我省强大艺术生产能力的重要体现。去年举办的第三届江苏艺术节28台剧目均为原创,京昆艺术群英会上我省参演的9台剧目中有6台是原创。
《运之河》剧照。资料图
《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两年三部大型原创歌剧使江苏备受关注。省演艺集团董事长郑泽云说,用国际化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江苏故事,既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响应,也是对江苏文脉的弘扬和传播。今年将继续通过改革解放艺术生产力,启动京剧《仓生》、锡剧《大风歌》、昆剧《双胥记》等10多部重点剧目的创排,并打通体制内外、省内外的门户之见,请老艺术家‘传帮带’,请现有名家名角领衔,培养优秀人才。
《郑和》剧照。资料图
《鉴真东渡》剧照。资料图
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省的保护利用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县县有博物馆的目标,并牵头成功实现大运河申遗,南京和苏州分别牵头的明清城墙申遗和江南水乡古镇申遗也正在进行中。省文化厅副厅长吴晓平告诉记者,我省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32名,为全国最多,除了10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外,入选国家级名录项目达到146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排在第五位。接下来,我省将建立传承人绩效考核制度,加快对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支持省内院校参与传承人研修研习活动,并启动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探索传统技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新途径。
省作协书记处书记汪政告诉记者,在文学创作上,省作协在尊重创作规律的前提下力抓精品创作,加强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现实主义题材和主旋律创作的引导和扶持,今年的重点项目正在最后论证即将发布。在队伍建设方面,我省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推出具有全国视野和影响的70后新方阵,并推介一批80后、90后文学新秀;另外,文学要更多地走出书斋,结合全民阅读、书香江苏等品牌活动加强与公众的互动,让文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让社会更好地感知文学的存在和力量。
【专家点评】传承发展文脉 江苏应作示范
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所研究员朱珊说,建设文化强国是一项国家战略,江苏在其中应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文化。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形成了汉文化、吴文化、维扬文化和金陵文化四大文化圈,留下了丰厚文化遗产,还有强大的社科人才队伍和全国一流的文学家、艺术家,这些都是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宝贵资源。增强文化软实力,首先要把这些文脉保存好,实现永续发展、可持续利用,让它们融入、滋养现代生活;其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一方面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扛鼎之作,书写具有江苏气派的时代精神,一方面多尝试用文艺的“世界语”讲中国故事,努力“走出去”;第三要加大舞台艺术和文艺作品的供给,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人的素质,大力发展文化民生,毕竟现代化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素质也是文化强省建设中最重要的资源。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说,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无论是教育层面,还是平常的文化娱乐,都应该做好文化普及工作。其次,学会用现在大家认同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比如《中国诗词大会》,要善于利用传媒传播中国文化。最后,慎重处理文化过度产业化的问题,一来容易使优秀文化生产不断衰落,二来容易把真正的文化带入歧路。李向民建议政府层面能有更多的举措或方式来推动文化走出去,“不止于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层面的走出去,这样战略上能减少国际摩擦、赢得更多的盟友。”交汇点记者 王晓映 郁芬 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