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变,投入大、风险高,像建一个省示范智能车间,平均投入得1.5亿元。近3年,拥有1.8万家“乡镇企业底子工厂”的无锡市惠山区,一门心思抓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建设,智能制造项目领先全省。全区拥有智能制造项目57个、智能装备(产品)20个、智能生产线10条、智能制造示范车间4个和智能工厂3家,总数居该市第一。
该区智能转型升级效应凸显——机械制造、电子电气等先进制造业比重达45%;石墨烯产业示范区获评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风电设备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数字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5年增长4倍,还承办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
“如此重视智能制造城市建设,在全国不多见。”上月来惠山作“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讲座的工信部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感叹,近3年见证了惠山智慧发展的恒心和毅力。
镇建研究院
覆盖传统产业,普及智能面
作为“苏南模式”肇始地,惠山是中国企业密集度最高地区之一。如何推动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智能改造和升级?当地政府不大包大揽,而是重建政产学研平台,根据镇、街道现有产业特色,招引高校院所合办产业研究院,通过“一镇一院一产业”融合模式,就地转化科技成果,大面积提升镇村工业智能制造水平。
高校愿意来吗?“政府盖楼买设备,高校技术入股,并控股产业研究院、市场化运作,肯定有吸引力。”区经信局局长唐晓旭说,政府集中财力投建公共服务平台,比给企业“遍洒杨柳水”更省钱、更长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洛社镇共建机电研究院、哈工大与玉祁街道共建新材料研究院、中科院电工所无锡分所与开发区共建节能环保研究院……如今,6家产业研究院集聚了包括12名中外院士在内的650人研发团队,与本土3000多家实行院企合作,以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为先导,带动企业智能装备和管理升级,为传统产业智能转型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无锡华光汽车部件公司原计划投入128万元,增加一条手工冲压生产线,南航洛社镇机电研究院审核后建议追加264万元,升级全自动中型冲压生产线。产品质量由此明显提高,还节省9个用工,增强了作业安全性,再未出现操作失误造成的工伤事故。
区长李秋峰介绍,通过“千企转型、百亿技改”,全区制造业结构明显优化,比如传统冶金业比重从67%降至28%,高端机械从17%升至35%,高端电子从6%提高到16%,智能产业产值已占总产值的43%。
区建孵化器
引领智能产业,催生增长点
“除了阳山水蜜桃,石墨烯是惠山走向全国的又一张名片。”国家火炬石墨烯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副主任郭富彬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惠山就启动10万平方米“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孵化平台建设,吸引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等一批创业团队入驻。
4年来,这个政府主导的创新平台“孵”出40多家石墨烯企业,其中超电储能、导电薄膜、复合材料生产研发走在全国前列,并建成国家级石墨烯检验中心。
在生产国际最大石墨烯电容式触摸屏的无锡变格新材料公司,总经理林行庆幸当初选择落户在此。区里一次提供6400平方米厂房及科研配套,让企业提前8个月投产,还形成集聚效应。像隔壁的无锡格菲电子公司研发国内首条石墨烯传感器生产线,年产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8万平方米、各类触屏1000万片,产品配套功能日益齐全。
企业办科技孵化器通常成活率低,可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主办的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孵”果累累,已成为国家小微型企业创新示范基地。产业园总经理贾天喜告诉记者,近几年入园企业447家,其中93家企业毕业出园,累计引进100多名专兼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像引进美国脑神经科学家刘国松入园开发的脑镁素产品,因市场潜力大,搬到开发区规模生产,衍生出的生命科技产业园已吸纳140家医药企业,拥有生物化学实验室73个,去年实现销售31亿元。去年底,该园获得科技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优秀奖。
智能孵化创新,让石墨烯、生命科技产业“无中生有”,成为惠山智造最具成长性的主导产业。
3年早规划
才力财力叠加,增强持续力
“推进互联网+工业为核心的智能改造,是惠山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后一次机遇。”区委书记吴仲林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求“规划先行,人机对接,举全区之力,实现工业大区的智能崛起”。
早在2015年,该区在全省率先制定“智能制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国内首个智能制造地方标准,最早给予企业换智能装备15%的高额补助。今年,该区又出台上述计划升级版,以长远带当前,每年新增智能技改投入不少于20亿元,再打造200家智能制造创新示范企业。
人才高度决定智能产业高度。区人才办主任沈春晓说,各级领导带头抓“第一资源”,促进人才、技术、智能产业的匹配和融合,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连环效应。比如引进生物医药海归博士郑卫国一人后,经他推荐带动,已吸引海内外300多人惠山创业,涉及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副院长李进仪回忆,区委书记3个月跑了8趟武汉,最终打动该校在惠山成立无锡研究院。随后,吸引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落户,促成中车株洲所与研究院共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联合研发中心”,成就了惠山智慧物流、智慧工厂和自动搬运机器人三大智能制造应用特色。不久,无锡地铁将使用由中车公司研制的地铁车体自动化打磨喷涂设备,完全取代人工。
省智能示范评定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郭宇认为,惠山一条重要成功经验是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比如在龙头企业中,推进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和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在中小企业,加快信息技术、智能物流和管理在装备制造中的嵌入式应用;对于无力智能改造的小微企业,则鼓励用智能化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生产销售的提档升级。本报通讯员 袁漪韬 肖志崎 本报记者 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