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生态生活模式全民行动,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良好新风尚。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全面推进全国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建设,组织70余家单位参与实施近100个建设项目,其中46个项目获得交通运输部补助,已完成28个项目,占项目总量的61%。继续优先发展城市公共汽运交通,市区投放新能源公交车700辆,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达到22.5%,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2.27标台。市区1373辆出租车已经全部更新使用天然气,投入近7000万元购置了106辆液化天然气客车。现代有轨电车全年客流突破550万人次,起到节能环保示范效应,吸引了24个省份、70多个城市、140多个批次来淮考察学习。公共自行车系统三期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建成站点424个,1万辆自行车投入使用。
引导消费模式绿色化。积极倡导低碳环保节能的绿色办公、生活方式,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等宣传日,开展节能节水特色宣传和培训活动,全市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知识普及率和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已达100%。继续在全市公共机构开展节能示范创建活动,2016年7家公共机构创建省级节能示范单位,30家公共机构创建省级节水型单位。积极推进各级公共机构及主要大、中型办公建筑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全年共完成能源审计17.3万平方米。
强化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建立饮用水源地实时监测监控系统,实行水源地水质旬监测制度,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台《淮安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方案》,对全市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进行了持续推进,加快推进水源地保护区清理和整治。加快备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全力推进市区白马湖备用水源地以及涟水、金湖和洪泽备用水源地建设。完成白马湖水源地隔离防护主体工程,完成淮安区里运河、盱眙县化农水库水源地达标建设方案审查。编制全市地下水井应急备用方案和全市备用水源地规划,构建多水源供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