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国工匠精神育镇江制造人才

2017年03月13日 17:39:56 | 来源:镇江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8岁的镇江小伙刘星宇,原计划今年6月毕业后,要去工厂谋一份车工的职业。现在,他认为自己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技师甚至工程师。自去年底被选拔进镇江中德职业教育中心的一年制强化班后,刘星宇与自己的儿时梦想,从来没有如此接近。 

  去年12月,镇江中德职业教育中心开班试运行。像刘星宇这样被选拔进班的学生,共有25名。他们都是镇江市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班或已经毕业的学生,进班后将接受为期一年的德国式“双元制”职业教育。虽然专业仍然是机电一体化,但是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国内中等职业教育的机电一体化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企业车间,从事车工或电工的工作。中德职业教育中心培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则是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检测、维修和改进工作。这背后,有着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差异和差距。省润州中专校长杜闽生说。

    差异从教学过程中就能看出。在教育中心的机械实验室内,一台台机械传动及工业自动化实训装置,可以让学生清晰掌握机械传统的原理。校长助理汤俊告诉记者,国内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对于机械和电之间的关系通常并不清楚,大多停留在通电齿轮转,关电齿轮停的层面。这里的实训装置,却要让学生了解通多少电,齿轮会转几圈,这反映的是德国式职业教育的严谨。

    MPS综合实验室,综合自动化流水线上布满机械手臂。产品通过流水线时,人手只要引导机械手臂做一次需要做的动作,系统就会按记忆自动编程。而学生要掌握的是,对这些自动编好的程序进行优化调整,使之完全符合生产需要。有此技能的学生,最终可以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调试和改进,成为智能制造企业的香饽饽。

    杜闽生介绍,教育中心开设的班,更准确的专业名称应是智能制造,但受国内职教既有的专业名录所限,只能定为机电一体化。不过按照该专业德国式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满足智能制造企业的人才需求。

    事实上,镇江中德职业教育中心也正是我市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制造发展的产物。据了解,该中心由润州区政府、同济大学和德国柏林职教集团合作,依托省润州中专联合办学。中心以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为蓝本,推行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德国教师定期来授课,并已与我市多家大型制造业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旨在为瞄准中国制造2025”的镇江制造提供人才支撑。

    杜闽生解释,随着制造业越来越智能化,企业对生产线上操作工的需要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能对智慧工厂进行调试维护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特别是在智能化生产线越来越单元化、模块化的当下,能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对生产线进行动态调试和完善的技术人才,无疑十分受欢迎。

    培养这样的人才,镇江中德职业教育中心一方面借重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让镇江的制造业企业参与进来,和学校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的严谨和精确,用德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培育镇江制造的优秀人才。目前,中心在开班教学的同时,还把基于跨企业培训的双元制人才培养作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

    据悉,刘星宇所在的一年制强化班,将培养镇江中德职业教育的黄埔一期。今年9月,3年制的规范班会正式招生开班。届时,更加纯正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将在镇江落地。(梁和峰 王云苏 李婧)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