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两岸、淮河南北,我们的家乡是鱼米之乡、富饶之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美食刻画了一种家乡的符号。扬州皮包水、镇江锅盖面、无锡太湖三鲜、苏州松鼠桂鱼,美丽的江南水乡,纯正的江苏味道。即使作客他乡,依然难以忘怀。为了唤起海内外江苏人对家乡故土浓浓的思念之情,回味儿时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体育休闲频道于今年3月策划推出的《味解乡愁》系列节目,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江苏发展大会正式宣传项目,4月1日起50集系列节目将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各频道及江苏发展大会云平台上线播出。
江苏美食源远流长,经过历史岁月的沉淀,早已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更具有深刻的传统文化意义。一方味道犹如一方做人之道,进退有据、张弛有度、咸淡适宜,味道在双手上、感觉里、更在人文习惯之中。《味解乡愁》节目主要以纪实的方式表现人与家乡美食的情感故事。通过寻访一些有异乡经历或者当地长者、手艺人的典型故事,表达出美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家乡的符号。
提起江苏美食,最著名的当属淮扬菜,“扬”即扬菜,以扬州一带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扬州,有唐代诗人徐凝笔下的<<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当然还有更为经典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阳春三月,迷人的扬州除了春暖花开,当地的食材也新鲜出炉。扬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和中心,“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以扬州为起点的淮扬菜,与鲁菜,川菜和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提到扬州的美食,估计谁都能来两句“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的早茶文化即便对于再挑剔的人来说,都能让你吃的满意吃的舒心。而早茶里最讲究的要数扬州的包子,个个都是讲究内涵的精品,模样虽不花哨,但一道道的面褶子里藏着的是一代代扬州手艺人的坚定和矜持;香喷喷的馅心儿,嚼在嘴里,齿齿留香,走到哪里,都能带来丝丝的念想。
在节目第一集开篇,讲到了中国中国淮扬菜制作的泰斗级人物——77岁的居长龙。1988年,他因为工作交流的原因前往日本,算一算,至今已经有三十个年头了,每次回来,他都会和朋友们约着去茶馆里喝茶吃包子。
包子似乎哪里都有,但是扬州的包子之所以又能被称为淮扬细点,最重要的就在于这精细二字。精在做工,细在馅料和调口,是手艺,是传承,是印刻在扬州人心头之上的一种记忆。
一座城的味道,由传统的地方菜所调和。一道菜的历史,是城中人生生不息的创造。而一抹乡情,就是用美食串联出来的独家记忆。《味解乡愁》节目不仅注重表达人物对美食产生的情感记忆,还在故事中充分展现菜肴的历史文化厚度和纯正的江苏味道。
4月1起,《味解乡愁》系列节目将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各频道及江苏发展大会云平台上线播出,带大家一起探寻那些记忆深处的家乡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