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生活在寒山寺的钟声里

2017年03月16日 14:41:30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承办的 "诗忆江苏 " 活动开启以来,苏州这座历经 2500 多年的古城,仿佛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无论在办公楼还是商城,甚至林间溪边,你总能够看到诗的风景、听到诗的轻吟、触到诗的温情、嗅到诗的气息。自古到今,这里,就是诗的家乡。

  凤凰书城《唐诗三百首》脱销

  昨天清晨,在苏州常熟闽江路报亭超市工作的邵先生表示,关于家乡的诗词他印象最深的是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他认为这个活动非常好,可以让他这样平时很少接触诗词、埋头忙于工作的人,也可以长长知识。

  活动同时还在网络上发酵,在一个微信群,这几天关于诗词的讨论没停过,大家纷纷推举自己心仪的代表家乡的诗词。一位广告公司的策划发了一个 "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有人说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一句最有名。

  苏州凤凰书城,专门开辟了 "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 诗词类书籍的展台,林林总总有二十几种。店员任佳介绍 , 这段时间《唐诗三百首》都卖得脱销了,畅销的还有《宋词三百首》、《诗经》、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陈书良的《诗词之美》、《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等。

  市民创作古典诗词兴致高

  中午,记者来到吴江区机关食堂,叶先生、吴先生和陈先生,一边就餐一边讨论诗词。

  张翰的《思吴江歌》、米芾的《垂虹亭》、姜夔的《过垂虹桥》…… 这些名诗词不时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他们说,每一首诗词里都包含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苏州市诗词协会沧浪诗社副会长、副社长兼秘书长丁凤萍女士介绍,苏州包括吴江、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地的古典诗词创作非常繁荣。比如,沧浪诗社成立 32 周年来,每年出刊两期,至今已经结集出刊了 65 期《姑苏吟》。

  近年来,吴江区有三所学校被评为 " 全国诗教先进单位 "。吴江区和太仓市分别被评为 " 中华诗词之乡 "。

  老年大学诗词赏析课座无虚席

  在吴江中学," 江苏省十佳女诗人 " 倪惠芳老师正在课间与爱好诗词的学生一起透过充满吴文化韵味的建筑间歇远望春天的田头花黄叶绿。

  倪老师介绍,吴江中学自 2012 年开始就在学生中成立了 " 笠泽诗社 "。2013 年被评为 " 诗教先进单位 "。倪老师自己编撰教材《诗苑学步》,每周三下午开课教授诗歌创作和欣赏。通过诗歌教育,学生学会用诗的思维看人世间的一切。在赏析中学会在经常看到的东西中看到一些曾经看不到的东西。学会发现美、发现应季的感悟,用诗人的眼光打量万事万物。一朵桃花,可以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意象;一片芭蕉,引来跨越时空的情怀。在采风、创作中,学生们有了诗的情怀、诗的眼光。

  负责吴江老年大学《诗文赏析》课程教学的朱富星教授从事宋词研究已多年,他介绍,在老年大学里,诗词赏析课很受欢迎。每周开课,座无虚席。他目前主要教授诗词赏析,此前老年大学也开过诗词创作的课,吸引过一批学习诗词创作的老年人,一部分还参与到当地的一些诗词创作组织。

  专家解析

  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旭辉:

  明清时期苏州诗词占文坛半壁江山

  杨旭辉说,纵观苏州的诗词创作,虽然没有具体数据统计,但他个人感觉,进入主流学术视野范围内的古诗词作品应该占全国的 20% 左右。

  这几年他在苏州大学教授古代文学,诗词是占到一定比例的。特别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学,就避不开苏州这座宝山。可以说,明清时期苏州的诗词创作占了中国文坛的半壁江山。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人物,如钱谦益、吴梅村等,他们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建树颇丰,在诗歌研究、诗歌理论等方面也引领清代诗学的发展,代表一个时期。近代,就是以柳亚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影响比较大,往往被忽略了他们在诗词创作方面的光芒。如草圣张旭、小说家冯梦龙、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等等。

  当然,苏州的诗词繁荣,既有着大量苏州本土文人参与的主要因素,也离不开那些古代 " 新苏州人 " 的贡献。像白居易、刘禹锡、张继等,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在苏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吴文化的熏陶下创作了许多苏州题材的诗词,成为 " 苏州诗人圈 " 的有生力量。

  在谈到苏州的诗词时,他认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最具代表性的。这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高度,而且代表了苏州的文化符号印记。从历史、人文、宗教、建筑、自然、生态等多维文化视野去解读一首诗,往往更能够发现一首诗的代表性。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