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将举办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届时全球江苏名人将齐聚南京,汇集智慧力量,共促家乡发展。
众所周知,江苏崇文重教,读书、著书蔚然成风,江苏人和书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我们推出“苏人书事”栏目,聆听江苏名人分享读书的故事和感受。
在江苏发展大会官方网站嘉宾栏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的名字赫然在列。谈及读书体会,他曾说:“我从小就爱读书,杂得很,什么书都读。”
- 1 -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华裔物理学家。
15岁时,凭着一腔热血和对未来的憧憬,毅然离开上海,远赴西南求学。
15岁的李政道,摄于离家前
1943年,李政道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学。遇到了他物理学上的另一位恩师和引路人——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
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李政道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
正是这个难得的机会,改变了李政道的一生。
赴美前夕的李政道
在学校,李政道凭借其出众的天赋,成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原子弹之父费米教授的学生。
原子弹之父费米教授
之后,李政道在1950年6月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年仅24岁,被誉为“神童博士”。
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2 -
辗转求学衣物丢精光,书却变多了
少年时,李政道是个勤奋的读书郎,像鲁迅先生那样,惜时如金。
他是地道的“蹲厕”一族,就是上厕所也舍不得放下书本的那种,即便忘记拿手纸了,而书总是不离手。
在他10岁前后的几个年头,上海的商务、中华、开明等书店,都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抗日战争时期,李政道辗转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求学,战乱中屡屡将衣物丢得精光,但是书不仅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 3 -
看杂书,“好多东西是互相启发的”
获得诺贝尔奖后,有人请李政道介绍所读的书目,按一般人的理解,他一定会脱口而出物理学方面的专著,但他的答案却是:“物理学方面的书我看得很少,杂七杂八的书倒看得多一些。 ”
一次,他跟朋友谈读书的体会,说道,“看书不要限于科技书,还可以看看文艺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等。我从小就爱读书,杂得很,什么书都读。有一本叫作《会跳舞的蜜蜂》,讲蜜蜂用跳舞划圈来表示蜜源的距离和方向,还发现蜜蜂的眼睛能感受偏振光。还有一本书叫做《从1到无穷大》和费米夫人写的《原子在我家中》,也很好看。 ”
“对自己研究的那一门一时入迷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对其它事情一无所知,是不可能把本学科钻研到底的,因为有好多东西是互相联系,互相启发的。 ”李政道说。
- 4 -
钟情艺术,请大师创作“科学国画”
李政道钟情艺术,对绘画艺术尤为偏爱。他常常会用“留画”的形式给夫人留言传情,溶艺术于日常生活之中,山水、花鸟、走兽、静物随笔画他都十分拿手。
值得一提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就广泛接触中国第一流的国画大师,请他们创作“科学国画”。
1988年5月,李可染听李政道给他讲了中国古籍记载公元1054年天王星附近超新星爆发,放射出同步辐射强光的科学道理之后,满怀激情地创作了一幅水墨画:一个宋代的牧牛儿童,正凝神望着天空上出现的神奇星光,题为“晓阳辐射新学光”,因为对超新星爆发遗迹的研究促进了近代射电天文学的发展。
而对于吴冠中的抽象画“复杂与简单”,李政道手书题画诗道:
1996年,李政道在接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名誉教授的演讲中说: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映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
在当年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上,李政道说了一段《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掌上翻跟斗的故事———孙悟空奋力翻了一连串的跟斗,以为已经到了宇宙的尽头,实际上还是在如来佛的手掌之中。
他接着说:“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取得很快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即使到了如来佛手指的底部,我们离绝对真理还很远很远。”因此,“我们以有限的人类智慧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奥秘,是一个永不终止的过程。”
是的,不管是认识宇宙、读书为文,还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