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职业教育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终身化发展战略解读

2017年03月20日 14:36:38 |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城市因文化而名、因产业而兴。城市发展、文化绵延,关键在人。从穿针走线的双面绣兴起蓬勃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在小桥流水、古典园林间营造融古铸今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苏州人的“匠人”特质跃然纸上——“干精细活,有精气神”。

  产业发展需要高精尖人才引领方向,更离不开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埋头苦干。得益于这方水土这方人的润养,苏州职业教育独具特色。近年来,苏州职业教育战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一流职教强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终身化发展战略,主要发展指标和综合实力始终保持在全省全国前列,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造职教品牌 

  【亮点扫描】 

  ■苏州桃花坞年画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350年的历史。2002年9月起,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工艺美术教育的优势资源,遴选优秀学生进入“桃花坞木刻年画研修班”,以学院式教育与老师傅言传身教相结合、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具有传承与创新能力的“新传人”,使桃花坞年画走上复兴之路。目前,学院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除了桃花坞模式,还有镇湖模式、雷山模式、大师工作室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倾力打造全国职业教育品牌,已形成“德育+技能”“教改+科研”“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鲜明特色。学校办学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招生连年火爆,就业渠道通畅,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在“上善若水”文化主脉的引领下,学校已经建设成为苏州工业园区重要的应用型、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一流的综合培训中心。 

  【解读】 针对开发区经济的特点以及转型升级的新形势,苏州及时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按照“学校对接开发区,专业对接产业”的基本思路,在全省率先开展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的优化。全市中职学校调整为目前的33所(含技工院校7所),高职院校达17所,在校生规模扩大到20万人。通过布局调整,实现了职业院校向开发区集聚、向品牌企业靠拢,服务经济的距离更近, 

  服务效果更好。通过布局调整,实现了职业院校的规模化和品牌化。校均规模达到了4000人,创建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2所,省级示范高职院7所,国家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6所,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15所,省三星级职业学校8所,星级示范学校达到75%。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全国唯一一所民办体制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集聚发展的重要基地——苏州国际教育园,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除了对院校布局的优化,苏州十分注重深化职教的内涵建设。在省内率先开展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立项建设80个市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获批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1个,列全省前茅。目前,我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本科达标率达到96.35%,硕士研究生比例超过20%,拥有省职教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2名,“双师型”教师队伍超过专业专任教师的70%,兼职教师占比达25%。全市技能大赛制度日益完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作用日益明显,历年技能大赛成绩位列全省前茅,2013年市教育局被省教育厅授予集体二等功。在教科研方面也是成果丰硕,2013年首次开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我市荣获省职教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全省共10项),获批国家职教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另有高职院5项),获奖等次和个数均居全省首位。 

  面向市场办学 

  【亮点扫描】 

  ■苏州现代服务业产教园(苏州经贸学院大学科技园)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零距离”合作的“校中园”。产教园立足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的引导产业,布局定位入园企业的产业结构,形成以电子商务、商贸流通、文化创意、软件开发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产教对接融合的格局。目前产教园运行良好,发展初具规模,入驻行业企业86家。 

  ■苏州市职业大学与同策房产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合作成立“苏州市职业大学同策房地产学院”,这是苏州首例以行业为背景、公办职校和企业合作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学院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道路,形成“双主体”的学院管理机制、“无界化”的师资建设机制、“一体化”的资源共建机制、“行业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互融式”的项目开发机制、“双共享”的发展机制,努力实现校企多赢发展。 

  【解读】 苏州职业教育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得益于在制度建设上率先破冰。2014年9月1日,《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颁布实施,这是省内首个校企合作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建立了苏州市经教联席会议制度,各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及院校代表参加,各市(区)也建立了职教联合体、院校协作委员会等组织。成立了14个市级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包括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光伏技术、现代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为密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区域合作提供了舞台,为开展多校多企集群式合作创造了条件。与创元、亨通、同程、三星等知名企业合作设立企业学院,共同培养人才、研发新品,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和产品技术专利,“把教室搬进车间,把车间搬进教室”。 

  要满足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首先是要让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我市基于产业链分布规划专业链设置,依据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服务业的产业新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了一批省、市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获批中职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7个,占全省的11.2%。在省内率先建设高职优秀新专业13个、优秀新课程16门,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显著增强。 

  推进国际合作 

  【亮点扫描】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著名的德企之乡——太仓市。集聚的德资企业对符合德国职业资格标准的高技能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健雄学院从国情、校情和地方发展实际出发,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形成独特的双元制本土化成果——“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先后获江苏省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特等奖一项,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自2004年起引进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等国外院校的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路、内容和方法。经过多年实践,逐渐形成了“国际融合、校企联动、学做合一”的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解读】 随着苏州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近年来苏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亮点纷呈,突出表现在:第一,国际经验本土化研究走向深化。学习借鉴海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在德资企业比较集中的太仓、张家港等地开展了长期的“德国双元制”教学实践及本土化研究。在旅游财经高职校开展了十多年的澳大利亚旅游职业教育本土化研究和实践。2014年,获得省职教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第二,国际合作项目不断推进。2014年,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及英国驻沪总领馆合作开展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开了省内“现代学徒制”先河。2016年11月30日,国内唯一的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培训及考试中心落户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2月23日,同样国内唯一的德国手工业行会培训考试认证基地落户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使苏州学生不出国门就能获得与德国技术工人一样的IHK职业资格证书、德国ADA培训师证书以及德国GB职业资格证书。 

  关注终身学习 

  【亮点扫描】 

  ■为培养与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相匹配的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青年职业农民,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太仓市政府、昆山市政府合作,开展改革创新,探索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的苏南模式。项目实施三年来,首届学生100%取得农机驾驶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专业项目学习报告400余份,100%的学生具有超过一年的地方村镇实践经历。除此以外,该校继续教育学院积极对外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省每年前来培训的人员都有两三千人。近期,学院正加强新型渔民培训工作,助力本地现代渔业快速发展。 

  【解读】 作为非学历教育的技能培训也是我市各职业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2016年底,26所在苏高校招收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约为3.9万人。各职业学校基本都设置了专门的培训机构或者继续教育机构,除了也承担一定的学历继续教育的职能以外,重要的职能就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全市职业学校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每年8万多人次,与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基本差不多。各职业学校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适应行业人才发展需求设置培训项目,主动邀请行业企业专家、高校专家参与设计培训课程,参与授课,为在职人员提升技能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在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有各类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近两千家,其中教育部门审批478家(含备案单位70家),人社部门审批162家,工商局登记千余家。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苏州市教育局于2014年底完成了对姑苏区范围内由区级社会组织举办的58家培训机构的管理权限下放工作。目前,我市实行属地审批、属地管理的模式。市教育局保留了市区内冠名“学院”的教育机构以及在姑苏区范围内由市级社会组织举办的教育机构的审批及管理权限。对于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我市主要通过联合出台意见、组建督察队伍、加强学法培训、开展诚信评估、建设信息发布平台等五项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规范其运行。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