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盐城这方土地上,不仅涌现出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人物,更是留下了大量带有盐城地域特色的古诗词。
" 这里没有名山大川,却有浩瀚的大海,没有诗仙诗圣,但也出过心系百姓的宋朝名相。" 盐城市诗词协会主席徐于斌说," 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足以体现这座城市厚重的人文情怀。"
盐城有很多诗词都和盐有关
"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张雪夫是盐城市双语小学教师,他与盐都和悦读书会的副会长蔡海,推荐了清代盐民诗人吴嘉纪的这首《绝句》。" 说到能代表盐城的诗句,我想必须有盐。" 张雪夫说,这首诗反映了盐民疾苦,真实动人。
盐城滨海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于利祥推荐北宋诗人柳永的《煮盐歌》(又作《煮海歌》):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
" 盐城数千年前就盐场密集,历史上有‘烟火三百里,灶煮满天星’的诗句。" 盐城市诗词协会副会长顾海涛介绍。
谈到大海,在明朝永乐年间做过内阁大学士的盐城大丰人高榖一首《盐城观海》颇有代表性:瓢城东望水漫漫,暇日登临眼界宽。万马挟兵开地脉,六鳌擎日上云端。涛声吹雨沧溟泾,雾气横空白昼寒。尘世不须伤往事,桑田更变几回看。
三位宋朝名相西溪留下名篇
宋代开宝七年(974),政府在东台西溪设立盐仓监,吕夷简、晏殊和范仲淹相继到西溪担任盐官。" 他们榷盐惠民、兴教化民、筑堤利民,后三人都成为北宋名相,传为美谈。" 中国作协会员、东台名人朱兆龙说,三人在西溪均留下了名言佳句。
吕夷简到西溪上任后在衙门外种了一株牡丹,一日,他月下看花,当即赋诗吟道:" 异香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王侯家?" 吕夷简以花自喻,其怀才不遇之情溢于言表。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这首《浣溪沙 · 春恨词》朗朗上口。" 无可奈何花落去中的‘花’就是晏殊自己在西溪种植的牡丹花。"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何玲龙极力推荐这首词,他告诉记者,此词的含义很深,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耐人寻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范仲淹更是家喻户晓,他在西溪写下了《至西溪感赋》: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
诗人后裔力荐祖先的咏牡丹佳作
卞元亨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80 后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盐都诗书画社副社长卞峰是卞氏的第 23 世后裔,他说,现在可以搜集到的卞元亨诗文共有数十篇。其中最著名的是:牡丹曾是手亲栽,十度春风九不开。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如今,盐城便仓的枯枝牡丹园已成为盐城著名的旅游景点。
" 与盐城有关的诗词数量相当可观,我们也在准备出一本《古今诗人咏盐城》的书。" 盐城市诗词协会主席、盐城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主任徐于斌表示。据介绍,从最早的东汉末年 " 建安七子 " 陈琳,到南宋丞相陆秀夫、卞元亨、书法家宋曹、哲学家王艮、《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些盐城名人都曾留下过诗词歌赋,甚至诗集,还有在盐城为官的 " 宋朝三相 "、明代杨瑞云、清代孔尚任等等。
徐于斌告诉记者,虽然脍炙人口的名言绝句不多,但盐城有自己的特色,古人笔下的大海、滩涂、湿地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我非常喜欢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境,写出了人们面对困难时不屈的精神,也正是这座城市所拥有的厚重情怀。"
市民有话说
诗词爱好者 叶凤其
" 盐渎不堪问,萧萧风苇间。绕城唯见水,临海故无山。" 他推荐明代盐城县令杨瑞云的《盐渎感事》," 盐城没有山,却有海的胸襟,盐城人坦荡如水的性格一览无余。"
图书馆馆长 王登佐
盐都区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王登佐说,盐城古有 " 八景 ",清代诗人高岑用诗做过生动的描绘,统称为盐城古八景诗,诗中有铁柱、潮声、范堤、串场等盐城古时独有的景致。
王登佐推荐古八景诗,并对其中一首《登瀛晚眺》情有独钟:众仙携手共登瀛,入画芳菲一望平。近郭夕阳晴更好,照人春色晚逾明。绿杨芳草花边路,红杏青帘柳外城。日落长歌连辔返,隔烟遥听卖鱼声。" 八首是有机的整体,集中展示了盐城悠久的历史、地域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