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新城,不仅仅只有自然景观

2017年03月22日 11:07:37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太湖新城有两条呈丁字形相交的河流,东西走向的叫梁塘河,南北走向的叫蠡河,它们是太湖新城两条重要的生态廊道。眼下,梁塘河、蠡河生态湿地景观带恢复工程正在建设中。为充实生态廊道的历史文化内涵,留住乡愁,无锡文史专家夏刚草受太湖新城之邀于近日完成了梁塘河、蠡河生态湿地景观带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策划书。

  三年前,由夏刚草执笔的贡湖湾湿地历史文化古迹保护策划书现已得到实施,八方游客欣赏太湖又添一佳绝处。三年后,梁塘河、蠡河生态湿地景观带陆续得到恢复,它们与贡湖湾湿地景观带相接,计划于2020年建成。太湖新城的绿肺面积正不断拓展和延伸,夏刚草希望,无锡不仅要还其本来面目,更要讲好新城故事。 

  名片 梁塘河 

  梁塘河位于太湖新城中心区的北缘,东起京杭大运河,西合南马蠡港(今称庙桥港)入五里湖,是无锡南乡大运河与太湖之间横向贯通的主要水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梁塘河被列入了由国务院批准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必须重点治理的河道之一。 

  永旺大桥下,沿运河西路一直往南走,已建好的一段梁塘河生态湿地就在眼前。雨后的湿地公园,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因子,草坪、步道修整得妥妥帖帖,樱花树点缀在绿林中,耳畔不时有鸟鸣声传来,春意一片。从夏刚草口中得知,古代的梁塘河流域,原来就是低洼水淹之地,多沼泽,多沟渎。这里土著很少,从宋代开始尤其到了明代,政府鼓励开垦土地,外来人口以及本地名门望族的后裔陆续迁入,梁塘河流域发展成为种植水稻、种桑养蚕的农业区,当地民风淳朴,百姓耕读传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梁塘河两岸古老的土地上建起了各类工厂企业。外来务工者激增,住宅小区拔地而起,绿地、农田锐减,梁塘河内,船只驶过泛起污浊的浪花。不能眼看着梁塘河流域的生态一天天变糟。2014年起,梁塘河断航,不再承担运输功能。两岸的工厂企业逐步搬迁,20多个自然村也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被陆续拆迁,梁塘河生态湿地景观带恢复工程开始了。 

  故事:康熙、乾隆南巡多次在此设营驻跸 

  还留下一座御码头 

  净水、加湿、增绿、添趣是梁塘河生态湿地恢复工程的主要内容,夏刚草认为,这一切不能完全推倒重来,他反对在白纸上画蓝图,因为,这里并非白纸一张,这一带文物遗迹丰富,必须尊重历史,避免大拆大建。梁塘河东接古运河,古代的水马驿道都经过这里。而且这里又因距无锡南城门外的锡山驿和石灰桥(今称日晖桥)御码头有十二里之遥,从宋代起,就按规定在此建有“十里亭”,以供驿马、纤夫和行人途中休息。据地方史料记载,康熙、乾隆各六次南巡,竟有多次在十里亭设营盘驻跸,还留有一座御码头,后运河拓宽时被拆。 

  古营盘遗址位于现已建成的梁塘河生态湿地菱湖大道东侧区域内,在古营盘的北面还有古战场遗址。夏刚草介绍,古营盘原是北宋初年赵匡胤的大将曹彬率军南下灭南唐,与吴越国国王钱俶所派援军在此会师扎营的地方。在此前后,历史上曾有多次战争发生于此,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地百姓世代相传,称它为古战场。据当地老者回忆,他们小时候常在这遗址上割草、玩耍,那时还有用花岗岩砌筑的矮围墙,遗址约有六十亩,一片平地,茅草丛生。 

  如今,这些遗址早已不复存在,夏刚草建议在此处大运河岸边按原貌重建十里亭,恢复一个历史地理坐标,也为古运河增添一处历史景观。当地8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对十里亭有印象,称其造得讲究,四方形,攒尖顶,南北两面敞开,东西两面还有矮栏。在重建十里亭的同时,夏刚草提出不妨按古营盘、古战场遗址开辟同样面积的绿草坪,立碑、设浮雕墙,使其既是一处历史人文景观,又可作为足球场、高尔夫球场等现代体育活动场地。 

  名片 蠡河 

  蠡河,原名蠡渎,位于太湖新城核心区的东部,古属新安乡,现属华庄街道范围。它北起梁塘河,向南一直流入太湖,是无锡历史上最古老的河道之一。据元代王仁辅《无锡县志》记载,蠡渎是春秋战国之际,范蠡助越伐吴所开。“想当年,范蠡率领越国水军兵船,是从太湖进入蠡河,再从蠡河经梁塘河进入泰伯渎,再东进攻打吴国都城姑苏的。”夏刚草感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条河仍在,可见其历史之悠久和文脉之深厚了。 

  如今,蠡河已不作交通运输河道,两岸的村庄和工厂企业也大多搬迁了。但河上古桥新桥多达20余座。据夏刚草走访考察统计,当地保留或留有部分旧貌的古镇、古村落尚有十余座。这里的主要姓氏有谢、钱、吴、华、张、周、郁、倪、惠。其中,谢氏为东晋名相谢安、南朝诗人谢灵运后裔。华氏乃明代翰林学士华察的大房后代,从东亭迁居蠡渎岸边的周庄,后来人口繁衍多于周氏,周庄也被更名为华大房庄,简称华庄。 

  建设中的蠡河生态湿地景观带,以蠡河为水轴,两岸各百米左右相对称,是一条长长的湿地景观带。如今,周新东路北侧,已建成的亲水平台、林间小道,成了周边居民最好的休闲去处。 

  故事:这里古桥多、村巷多 

  有名人祠堂和乡土建筑郁家大院 

  除了自然生态的恢复和河滩湿地的营造,夏刚草提出,必须尽可能地抢救、保护和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形成景观,增添景观带的地方特色与厚重感。蠡河之上老桥多,蠡河一带老街多。随着时代发展,多数古桥被改建为钢筋水泥大桥,老街也变成了新街,个性缺失。夏刚草建议,可对落霞桥、陈日晖桥、蠡桥等老桥进行改建和包装,增添古朴优美之感,整治和恢复华庄、落霞桥、蠡桥等传统老街巷,保留有影响的旧迹、建筑,留住老街影子。 

  在整个蠡河生态湿地景观带内,绝大部分老村巷已被拆除,但仍有少数几座尚未动迁。夏刚草走访时发现,谢湾里多为江南水乡传统民居,村巷周围有树林、竹园、小桥流水。徐家里现称徐甲里,规模较大,且原住民尚在,村舍大多为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传统建筑,钱家桥跟其情况相似。南张巷大多是老房子,是由华庄古镇去太湖渔港的必经之处。夏刚草觉得,这些地方有必要整体保留,它们本身就是活着的城市历史,进行统一规划、修缮后,它们势必成为优美宜居的新农村,与生态湿地和谐共存。 

  蠡河西岸有座知名度很高的乡土建筑郁家大院,位于原郁甲里自然村内,始建于1928年,占地约四亩,房主名叫郁文祥,是位慷慨仗义的爱国商人。郁家大院是徽派建筑在江南乡村的典型代表,是无锡市首批乡土建筑之一。郁甲里自然村现已全部拆迁,只留下这座大院,被围在新建住宅小区之内。夏刚草表示,这一大院修缮好了,不但可成为社区文化中心,更可以作为蠡河生态湿地的一处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蠡河西岸还有座惠公祠,是祭祀惠氏一世祖、宋代文渊阁学士惠元祐的祠堂,近年由惠氏族人捐资进行了大修,该祠堂还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的活动据点。此外,蠡河东岸还有座谢公祠,是谢氏族人祭祀先祖谢安、谢灵运及谢氏迁锡始祖的宗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祠堂严重破损而被拆除,谢氏后人呼吁重建谢公祠。夏刚草认为,妥善保护和重建祠堂既可为蠡河畔增添人文景点,也可展示地方名人事迹,同时也为众多宗亲留下寻根访祖、寄托乡愁的地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