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夫妻俩读书的专属“密码”

2017年03月24日 14:55:15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钱静汝捐书

  梁溪区健康路新街巷30号是钱锺书故居,钱锺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2002年,钱锺书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此后的日子里,四面八方的游客进出其中,参观之余感觉也有遗憾,踱步在故居寻得到钱锺书的影子,却看不到陈展的原件。昨天,钱氏后人向钱锺书故居无偿捐赠出钱锺书、杨绛夫妇的两本藏书,故居馆藏实现“零突破”。

  捐赠者

  既然保故居就会支持到底

  捐书给故居的人是钱锺书的堂侄女、79岁的钱静汝,捐出的两本书,一本是英文版《THE WATER  GIPSIES》(译为《水边吉普赛人》); 一本是法文版《诺迪埃短篇奇幻故事》。不久前,钱静汝从钱锺书故居后面搬离,人虽然离开了,但心一直都在。这两本书是她跟老伴搬家时发现的,根据钱锺书在书上记下的购书时间,藏书至今已有80年了。这书该怎么办?老伴对钱静汝说,既然要保故居,就要帮助、支持故居到底。

  上世纪九十年代,钱锺书故居遭遇拆迁危机,钱静汝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后在众多百姓、有识之士的帮助呼吁下,在媒体的跟踪报道中,故居得以幸存,并在政府部门的重视下成为无锡一处世界闻名的人文景点。多年来,为保钱锺书故居所经历的一切令钱静汝劳心不已。钱静汝老人很清楚,这些年,故居管理者始终在为故居寻找重要馆藏努力追寻,她在一旁看着也着急。而今,她跟老伴对这两本书的发现都觉得,“应该把有用的东西放在有用的地方。”

  钱静汝跟老伴整理物品时,一共发现了钱锺书、杨绛的五本藏书,大多破烂不堪,他们挑出了两本保存相对完好,有钱、杨二人笔迹的,代表钱氏家族捐给故居作纪念。钱静汝介绍,当年,钱锺书出国回来的东西一部分就放在故居,包括这些藏书,后来小辈一直没人打理。钱静汝的父亲钱钟汉懂英文,看到这些书就把它们收到故居后面自家的住处了。文革期间,包括书在内,故居内的物品被抄了好几次,拿到后面的几本藏书没被抄掉。

  捐赠仪式上,故居工作人员向钱静汝献花、赠送给她钱锺书的文集,钱静汝有些不好意思。她一遍遍地强调,这不是件大事,没必要搞得这么隆重,而这本身就是钱锺书的书,把他的遗物捐给他的故居,是出于钱氏后辈对钱锺书的爱,代表了后辈们的心意。钱静汝对故居很有感情,这感情“很难用语言表达”,这不仅因为她过去住在这里,守护故居,还因为故居盛满着她的童年记忆。“故居守望到今天不容易,希望出现更多的捐赠者。”钱静汝说。

  受赠方

  供研究者研究,未来会陈展

  昨天对钱锺书故居管理中心主任周立超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天。因为这次无偿捐赠,促成了故居馆藏的“零突破”。钱锺书故居2002年10月1日向社会正式开放,占地面积708平方米,建筑面积518平方米,展陈面积410平方米,全年无休,免费参观,是无锡着力打造的文化名片。故居平均每年要接待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近5万人。故居门口的留言簿上常有游客留下观后感,提到最多的就是陈展方式传统原件太少。

  故居管理方也很焦虑,不能只守着房子里钱锺书的影子过日子。2012年起,钱锺书故居面向全社会长期征集实物、文献资料。

  2015年,故居历时三年线上线下不懈搜集,终于集齐钱锺书在解放前出版的《写在人生边上》《人鬼兽》《围城》《谈艺录》 这四本书的初版一印本,为故居添重要馆藏。这四本书现陈列于故居绳武堂内的玻璃展柜里。“如果说那四本书为故居征集展品打开了一扇窗,那么,这两本书的入藏就是为故居今后的征集工作打开了一扇门。”周立超如此形容。

  钱静汝和周立超都是民盟盟员,钱锺书故居发展得到了民盟无锡市委的重视与支持。大家觉得,保护故居是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丰富故居馆藏。据了解,去年5月,杨绛先生去世后,官方发布的讣告上称,杨绛“家中所藏珍贵文物字画,已于生前全部无偿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籍、手稿以及其他财产等,亦均作了安排交代,捐赠国家有关单位,并指定了遗嘱执行人。”这也成为钱锺书故居为何一直缺少原件的原因之一。“钱锺书故居不是我跟工作人员的,是国家的,是大家的”,周立超很感激钱氏后人的善举,而他们也将尽最大努力保护、利用好故居。周立超表示,钱、杨的这两本藏书很珍贵,故居暂不具备陈展条件,但可以提供给钱学研究者用于研究,等未来条件成熟,会适时陈展出来。

  专家说

  书上的钱氏密码有待破译

  昨天参加捐赠仪式的还有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桂秋。刘桂秋对钱锺书有研究,出版过研究专著。刘桂秋和钱静汝是多年的朋友,钱锺书故居开放前,刘桂秋还为故居的布展出过力。故居开放以来,刘桂秋已经记不清自己已经陪同外地专家到故居参观过多少次,但他印象很深,不少专家都议论或建议故居应该增加一些原汁原味的展品。看到眼前这两本钱锺书夫妇的藏书,刘桂秋直呼“非常有价值”,他希望以此为起始点,再次唤起全社会的关注,让故居的馆藏逐渐丰富起来。

  刚翻了几下,刘桂秋已从藏书中看出了重要信息。在《THE WATER GIPSIES》这本书的扉页上,有钱锺书跟杨绛的签名“默存”与“季康”。签名的下面,还写有“强圉赤奋若阳月”的字样。原来,这是一种叫作“星太岁纪年月法”的古代纪年法,“强圉赤奋若”即丁丑年,“阳月”为三四春月(农历)。1937年,钱锺书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后随新婚妻子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这本书是1937年,钱锺书、杨绛在法国巴黎期间购买的。1938年秋,钱锺书与杨绛乘法国邮船回国。

  刘桂秋发现,这两本藏书中还有钱锺书的题字,大意是夫妻俩一起读书,一起做批注。书中还有各种记号,那是夫妻间探讨学问的专属“密码”,别有一番情趣。钱锺书注意到杨绛看书比他快,他就在书中留下记号,等杨绛看到这里,就会知道是钱锺书先看到这里的。这对痴迷于做学问、爱读书的夫妻如此打趣实在有趣。这两本书里还有很多“密码”有待破译。刘桂秋觉得,钱锺书故居不妨以此为契机,将故居打造成一处“钱学”乃至钱氏文化史的研究基地和资料库,同时放大钱锺书、杨绛夫妇不为名利,爱读书的精神,让那些想去了解和研究钱锺书的人,首先想到和想去的地方,就是无锡的钱锺书故居。

  关于这两本书的说明

  链接

  《THE WATER GIPSIES》by A.P.HERBERT,1930年于伦敦初版,英文版,装帧大小12.5厘米×19.5厘米,正文392页,1937年购于法国巴黎,是一本风靡欧洲的畅销书,同年就出了5个版次。没有中文译本,于1932年拍成了电影。

  这本钱锺书、杨绛的藏书,书脊破损,纸质泛黄,多处出现水渍污点,保管尚好(缺失P9-P10),书中有钱锺书、杨绛的藏书亲笔签名。全书有十几处钱锺书或杨绛用水笔和铅笔写的中英文文字记录。包括收藏签名,收藏时间,购买地点,钱锺书的评语,钱锺书的读书感言,钱锺书和杨绛的阅读理解商榷,钱锺书认为书中的勘误记录。另外,书中几乎每页都有钱锺书用铅笔作的读书记号。

  《诺迪埃短篇奇幻故事》法文版,正文285页,1938年购于法国巴黎,装帧大小17厘米×10厘米,品相较好,纸质泛黄,有钱锺书、杨绛的藏书亲笔签名。3处眉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