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这条路上,从来不缺少故事

2017年03月25日 11:21:26 | 来源:无线徐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快哉亭公园,

  去看解放路,

  依然想象得出它十几年前的样子:

  到中午了,

  有老年人拎着小马扎走出公园,

  市政府和政协人大院子值勤的武警该换岗了,

  他们会去路对面的机关食堂吃饭。

  奎河边的街上小吃店一个接着一个。

  还有个老字号的快餐店,

  徐州四中的朱红同学清楚的记得

  它叫:惠乐春徐州风味小吃。

  ……

        解放路的快哉亭公园门前段,旧称新南门,南门大街(彭城路)与此隔了一个回龙窝;往南旧称南关下街,北伐战争胜利后改称三民街,日伪时改为正大街,抗日战争胜利后,复称三民街。1962年11月,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以北至青年路一段命名为解放路。

  这是一条完整的解放路,自北向南,从黄河东路到三环南路,非常霸气。

  解放北路↑↑↑

  解放路↑↑↑

  解放南路↑↑↑

        我小时候上的学校离家很近,我常常绕点路就为了多看看风景。因为觉得,路越长,风景越多,像解放路这样,几近覆盖了徐州城南城北的长路,绝对是有故事的。

  三民街 

  三民街后来成了解放南路的一部分,北起奎河桥以南,南到戏马台路口这一段。今天的80、90后只能从父辈的口中听到这个曾用名了,但是很多老徐州人,尤其是40、50、60后们始终深刻地怀念着“三民街”,这个带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气质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是童真少年时,是故园家国梦。

  在老住户滕大姐的记忆里,三民街还不是照片里的样子。她说,那条路很特别,路面是凸出的,全都是大大的方石头铺就的。徐州人沈放在《梦回三民街》一文中也提到:

  “这是一条青石板铺路,不足十米宽的老街。每块青石板长方形,六七十厘米大小,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老街上,历经几百年的沧桑,车来人往,每一块石板都磨得锃光瓦亮。满街都是市里和乡下的人,比肩接踵,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或采买商品,或走街闲逛。

  街道两旁大大小小的店铺、商行、门楼一家挨着一家。有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雕刻精制的阳台显示着主人家的富足;有前店后坊式的私家经营,全家老少过着平静的日子;有石库门式的深宅大院,蕴藏着历史的沧桑和幽怨。”

任愚颖先生画作:三民街14号二进院子里的两间西屋

  解放南路八号

  1983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在解放南路8号挂牌,徐州地市合并,从此开始了市管县体制。2011年,徐州市政府搬至新城区,原来的解放南路8号,成了现在的“彭城大院”创意街区。

  街区的门前立着时钟雕塑,一指徐州艺专1924,一指2016彭城大院。

  进园左侧的艺专楼是彭城大院的灵魂,它的前身是原来的浙江会馆,此楼始建于民国初年,至今已有百岁房龄。1924年徐州老一代艺术家在浙江会馆的资助下在这里开办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徐州艺术专科学校——徐州艺专,也称徐州美专。

  后来享誉海内外的大师级艺术家如李可染、王子云、萧龙士、王琴舫等都曾在此执过教鞭。而从这里走出来的学子后来也都十分了得。他们当中有福建武夷画院副院长郑斯文,中央戏剧学院院长赵洪模,“上影”著名导演徐韬,江苏国画院著名画师李畹等,还有一大批学员成为中小学的美术老师,让彭城画派薪火相传至今。

  彭城大院西面与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相连。

  一边是创意园区,

  一边是明清风情的回龙窝。

  快哉亭

  整个冬天,快哉亭门前的这棵树都藏身在套子里。

  待遇好的让人嫉妒。这是一棵什么树?

  公园虽然没有门,但是蓊郁的树和灌木将园子保护的很神秘。

  公园南侧是那一段著名的,聊以慰藉的,徐州古城墙。

  快哉亭公园是徐州古代园林的杰出代表,“快哉”一名来自苏东坡《快哉此风赋》“贤者之乐,快哉此风……”苏东坡这人挺有意思,他分别在徐州,黄州、密州,各命名了一个快哉亭。你倒是有多爱这俩字啊!

  30年代明信片里,快哉亭公园的木桥凉亭。公园几次翻修重建,好在这桥这亭都在。

  标志性的木质曲桥让人一眼就认得出。徐州最早的动物园就在快哉亭公园,后来才搬去了彭祖园。

  当年,我爸说要带我去快哉亭的时候,我记了很久都记不住这名字,文化气息太浓,幼儿园的我表示HOLD不住。后来这里一度改名为人民公园,却又遗憾的觉得还是“快哉”这名不俗。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1960年,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在徐州南郊凤凰山动工,五年后正式对外开放。这片占地1200亩的园林,经过近50多年的建设,已拥有纪念塔、纪念馆、淮海战役碑林、总前委群雕、国防园等五大建筑,粟裕骨灰撒放处、胡耀邦植树处、青年湖等十大景点。

  一眼看尽。那时候的全景照片是怎么拍的?

  暖水瓶造型大门。

  上学的时候,每年都来,每年都要写篇作文,每年都以“今天万里无云,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开头,老师年年骂,我们年年不知道改。

  冬青造型字还记得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我们有很多跟纪念塔的合影,却忘了跟纪念馆也来一张。

  不光徐州人会到这里来, 这是1977年,兖州知青们在淮塔合影。他们是来自兖州驻军6185部队师部大院的知青。

  徐州高级中学

  解放南路上的六中,跟青年路上的四中合并成立了徐州高级中学。

  1954年,徐州市第六中学建立。2001年,徐州四中与徐州六中合并为“徐州高级中学”。

  1964年,六中初三辛班的同学们在上班会。

  60年代的教室。60年代,我们上音乐课是认真的。

  1965年,徐州六中的彭腾华老师在指导学生做物理实验 。

  那时候,六中的楼已经很高大上了。

  1979年,六中宣传队的男女声二重唱。一把手风琴足矣,连麦克风都不用,就是嗓子好!

  徐州四中的前身是“类思中学”,创办于1916年,1936年第三次更名为“昕昕中学”,并扩建校舍。历尽沧桑。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日本人承认昕中的合法地位,由徐州著名律师张君九担任校长。张校长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入狱,在狱中受尽折磨,但毫不屈服。三个月后日本人迫于舆论压力将张校长放出。自1951年起,昕昕中学又名“徐州市第四中学”。

      老校门

  原北楼

  曾经的南楼

  1982年,四中的老师们在校园里合影留念。

  江苏师范大学

  来看一下江苏师范大学的历史

  江苏师范大学也在解放路上,现在学校的绝大多数专业都搬到了铜山校区,云龙山下的老校区渐渐变成了文教园区。

  70年代的徐州师范学院

  这是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77级的学生。与他们同期入学的还有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和体育系的新生。

  80年代初,徐师学生。趴在教室阳台上往远方看,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未来。

  矿大

  解放南路上的中国矿业大学,自它建成,就一直是徐州人心目的学术圣地。

  80年代,已经很具规模的矿大校园。

  那时的矿大教学楼。

  去矿大参观,是件和春游一样开心的事情,要膜拜一下学霸哦!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是在我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并跻身于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

  1946年,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复校,其后又几经辗转,迁河南郑州、江苏苏州,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

  1950年3月,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并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中国矿业学院。

  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文革”期间,学校迁至四川省合川县位于华蓥山下的三汇坝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1978年,中国矿业学院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

  1988年,在徐州的中国矿业学院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大的三汇坝时期,校舍都是师生们自己一砖一石亲手建造的。

  直到30多年后,这些建筑的主体都还完整坚固。

  三汇坝时期的矿大(当年叫四川矿业学院),简陋的学校培育了恢复高考后的前3届中国煤炭工业急需的技术+管理人才,他们中间产生了院士、国立大学校长、董事长、总经理、教授,更多的是在第一线奉献的工程技术和管理者,可谓人才济济。

  77级同学将毕业照还是留在了四川三汇坝,最终未能实现去徐州开毕业典礼的心愿。

  今天,解放路上的矿大已经变为文昌校区,2004年,矿大搬到了南湖主校区。13年过去了,当时镜湖里投下的鱼苗都长成了几十斤重的巨无霸。这两天,矿大野生鱼免费吃的新闻传遍网络。

  矿大校友们的留言也很亮眼~~羡慕嫉妒都有,唯独无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