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新诗年选》在太仓首发

2017年03月25日 17:02:31 | 来源:扬子晚报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图片

首发式

图片

现场

  24日,扬子晚报、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主办,太仓市文联承办的江苏新诗发展研讨会暨《2016江苏新诗年选》首发式在太仓举办。

  著名诗人专家齐聚太仓研讨江苏新诗

  在央视热播一年多的《中国诗词大会》唤起广大观众“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之美让人心动。诗歌作为上帝的语言,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当下新诗热再次兴起之时,江苏新诗的魅力何在?发展路径如何?江苏新诗热中又有哪些隐忧?新诗的喜爱者又有多少?青少年对于新诗还喜欢吗?……24日,扬子晚报、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主办,太仓市文联承办的江苏新诗发展研讨会暨《2016江苏新诗年选》首发式在太仓举办。

  开幕式:对江苏文化建设的积极呼应

  这次在太仓举办的新诗研讨会吸引了中国和省内的“重量级”人物到来。长期关心诗歌发展呕心沥血的两位老领导一一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上将、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从南京来到太仓。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著名诗人叶延滨前来太仓为中国和江苏新诗把脉。

图片

钱文辉

图片

顾浩

  满头银发的方祖岐老将军精神矍铄,说话声音清晰。虽然最近很忙,但作为对新诗和古体诗颇有研究的“将军诗人”,他还是特地赶到会场与大家做了交流发言。

  他至今记得,在1949年时,他读到叶挺将军的《囚歌》后感慨万分,“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当时读到此诗,他感到热血澎湃。前几天,他还在家中全文默写了这首诗,发现自己只记错了一个字,把紧锁写成了“紧闭”。“一首好诗给人的印象多深刻啊,时光过去了68年,我还能把这首诗歌清晰地记得。”

图片

方祖岐

图片

王文坚

  会上,方祖岐老将军还首次爆料,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写新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把参加战地庆功会后的真实感受写成新诗《得失论》,上过《战地墙报》。对于广大诗歌爱好者,他亲切寄语,“发现有好的诗好的诗体,不要轻易放过,诗友间要有更多的交流!”

  新华报业集团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2016江苏新诗年选》主编王文坚在首发式上说,2016年5月10日起,扬子晚报推出专门刊登新诗的“诗风”周刊,扬子晚报关注诗歌,是希望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引领诗歌健康发展,依托扬子晚报巨大的发行量,让诗歌能为更多的普通读者喜闻乐见。去年以来,在全省各地举办诗歌沙龙10多场,这是对诗歌资源的深度整合和挖掘,是对江苏诗坛的重大回报,是对江苏文化建设和诗歌建设的积极呼应,是向中国新诗百年的特别献礼。

  太仓市委副书记钱文辉介绍,太仓临江枕海,人文荟萃,太仓诗歌文化源远流长,400年前,以吴梅村为代表的诗人,对明末清初中国诗坛产生很大影响。太仓举办的“中国新诗论坛”、“诗梦江南沙溪雅集”等高层次文艺交流研讨等活动;大江南北新青年诗歌创作基地、全国首家爱情诗创作基地纷纷落户太仓,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

  首发式:首部新诗年选收录390人作品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近现代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当年被称为“新诗元年”。今年恰逢中国新诗百年的重要时机,为纪念这一文学盛事,扬子晚报和中华文化促进会联合编撰出版了《2016江苏新诗年选》,共收录390位诗人的精心之作。

  江苏是文化大省,也是诗歌大省。诗歌作者遍布全省大江南北,其中不少优秀诗人在全国影响巨大。2016年5月10日,扬子晚报推出了关注新诗的平台——《诗风》周刊。作为中国日发行量最大的晚报都市报,扬子晚报以此介入中国诗坛,倾力推动和引导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

  记者翻看装帧高端典雅的新书,作为江苏第一本新诗年选,该年选集中江苏的诗歌元素,刊登对象包括在江苏的江苏籍诗人;在江苏长期居住的外地诗人;在外省的江苏籍诗人。

  尤其令人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是,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省文联名誉主席、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顾浩从去年夏天就一直关注、肯定和鼓励该书籍的出版,编撰过程中,顾浩还为该书精心创作了《赋诗偶感》(5首),以诗说诗,用自己创作诗歌时“搜肠刮肚难为词”、“诗稿几易心难安”的经历,告诉诗歌作者们,诗要用情,诗要精雕,写出好诗要诵典。《赋诗偶感》刊于年选之首,为年选增色许多。

  此书分为银潮、百家、新星、群英四个板块,呈现出江苏江苏老中青三代诗人的创作面貌,个别作者还是少年。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12岁。最终入选的诗歌作品,应代表江苏2016年新诗的整体水平。令人欣喜的是,在诗歌作者中,还有学生和老师、父母和子女。

  研讨会:把脉江苏诗坛,诗歌热中有隐忧

  当天下午举办的研讨会,可以说是讨论激烈,甚至有的与会者因为对某个观点不赞同,在现场和发言者进行简短辩论。诗人性格直率、善于思考、不留情面的特点,在现场讨论中完全显现出来。

  顾浩说,现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每天晚上,在许多家庭出现久违的场景——一家三代坐在一起仔细观看诗词大会。百姓对于诗歌的喜爱,让顾浩感到心潮澎湃。他说,现在江苏新诗创作很热,在今年3月份,他就参加3个诗歌活动的邀请。

  《上海诗人》执行主编、著名诗人季振邦在发言中也说,江苏的是的诗歌热与上海有着相同特征。现在上海新诗诗坛呈现了新诗很热的现象。诗歌社团很多,目前每个区都有诗歌社团,黄浦区、浦东区就分别有2、3个;每个社团都有新诗刊物,各种电脑打印的民间新诗刊物很多;新诗的采风活动很多。

  众多诗人在讲出目前诗歌热现状的同时,对其中隐藏的问题也是直言不讳。顾浩说,许多人热衷写新诗,但要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上——什么是诗?估计许多爱好者还不能完整答出来。诗有诗的境界、技巧、韵律、格式、规矩,换言之,当下一些所谓的新诗,也许内容形式上有点像,但不是诗。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委宣传部原部务委员、著名诗人李朝润说,江苏新诗在新的时代上,有很多的辉煌、影响和成就。但个别诗友目前新诗创作,与国画类似,一重复着前人,二重复着自己,缺乏创造和创新。

  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诗评家张宗刚直言,当前新诗创作中,一些诗人自恋,整体创新不足,广度和力度都不够。现在有些重复的创新,但新锐不足,有点千篇一律。他特别介绍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等大家名篇为何能口口传唱,风行百年,就是这些名篇不仅韵律美、意境深,而且这些新诗还与中国古典诗词中描摹过的意象有着巧妙勾连。

  一级作家、著名诗人、《扬子江》诗刊原主编黄东成告诉记者,现在新诗确实热,他每天短信和微信上都能收到新诗友自我推荐或别人代荐的新诗,他的家里也经常收到外地诗友寄来的刊物。他看过这些新诗后,发现有的新诗文字,不仅别人看不懂,估计作者本人也看不懂!

  看“过来人”对于新诗青年的箴言

  记者这两天在太仓与诗人们相处以来,发现他们一讲到他们感兴趣的诗歌时,就会两眼发亮,炯炯有神,而且说话的声音激昂,充满节奏。

  对于当下微信公众号、新媒体上诗歌群充斥,许多刊物也在频繁举办新诗大赛等现象,所有的与会者首先肯定,诗歌热首先是件好事,但对于青年诗歌爱好者来说,作为“过来人”,这些老编辑、老诗人给青年人许多箴言和忠告!

  黄东成,1956年就成为江苏最年轻的诗歌编辑,当时他21岁。2002年他从《扬子江诗刊》主编岗位退休,目前还是关注和从事诗歌创作与培养人才。他建议青年们为了写好诗,要多读书,读杂书,让知识渊博:要精深钻研,古今中外都要读;要精心创作,“两句三年得,一语双泪流”、“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古人这种认真精致做事的境界值得今人学习。

  著名诗人王学芯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无锡“男朋友”诗社的成员,18岁时,他的新诗就在《太湖》杂志刊出,此后在《十月》、《中国作家》等杂志上有诗歌刊出。他说,诗歌就适合年轻人创作,因为年轻人充满激情,对诗歌喜爱,但是这种喜爱往往是浅表性的。所以他建议青年多历练,多关注生活,这样诗歌才会有生活阅历和生活味道。

  花絮:教师代表希望“心头有梦、人生有诗意”

  在首发式现场,方祖岐、顾浩、王文坚等向太仓市图书馆、健雄学院、太仓高级中学的代表赠送了新书。丁铁峰是健雄学院的青年老师,他也是获赠新书的代表之一。他翻看崭新书籍后,用感谢、感恩、传承三个词表达内心感受。作为青年教师,他对传承新诗艺术、优秀文化有一种强烈的责任。他回到学校后,将把书籍给学生们传阅。让学生能过得“耳畔有风、身边有朋友、心头有梦、人生有诗意”。

  当天晚上,一台《2016江苏新诗年选》入选诗歌朗诵会在太仓健雄学院举行。诗歌朗诵会共朗诵24首入选诗歌,美轮美奂的舞台背景,大学生或激越或抒情的深情朗诵,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