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5日发布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日前,锡山区厚桥街道新厚桥村党总支书记华东明见到记者时高兴地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鼓励“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这正是他“掌舵”的新厚桥村今年决定要干的事情。这个2015年才摘去“无锡市经济薄弱村”帽子的村庄,2016年跻身“江苏省文明村镇”,在新的一年,正迎来“新动能”对发展的驱动效应。
脱贫:从2万多元“起家”
今年52岁的杨建平是新厚桥村村民,他在村办的无锡苏芽食品有限公司管理生产条线。3年前,他家里拆迁分到总面积270多平方米的3套房,自住2套,另一套出租了。今年春节前,他家5口人第一次拿到了村里的股份分红,“虽然钱不多,可是说明村级经济有起色了!”他笑着说。
杨建平经历的拆迁,正是华东明于2010年进入村委工作时主抓的工作。“全村5000多人口,因为拆迁基本搬进了安置小区。”华东明说,他进入村委工作时,正是新厚桥村被列为无锡市经济薄弱村的时候,2010年底村里搞年终分配,发现账上只有2万多元,他就把自己家里的钱借了200万元给村里。
由于拆迁,村里连原本上百万元的沿街房租等收入也没有了,当地街道党工委就想方设法给村里输送“动能”。在为脱贫奋斗的5年里,村里得到了各级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投入累计800万元左右。
“大拆迁其实成了新厚桥村脱贫的最大动能。”村党总支书记华东明认为。祖祖辈辈种地的庄稼人,一下子没了土地,顿时感觉没有了“发展基因”,但村委一班人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很快导入了城市社区的经营模式,从无到有办起了物业服务公司,承包了街道办公大楼、安置房小区、医院、学校等的保洁和保安等,当起了厚桥人民的“大管家”。2014年,在上级供销部门和街道农办的帮助下,村里办起了集体企业“苏芽公司”,到2016年,这家公司已开始赢利,并受托管理无锡市三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而村委还有个“拿手”的“绝活”,就是把征地开发中的零星土地拿下来建设小型工业用房,“这些‘金边银角’,每年能为村里带来上百万元的租金收益呢!”华东明说。他们还把一些拆迁下来的废地复垦成耕地出租,至今累计复垦了500多亩地,平均每亩年租金也有500元左右。
“办厂、造房、复垦等,都是为村里脱贫致富‘造血’,而且‘造血’不能停,直到村级经济产生良性的‘体内循环’。”华东明认为。2016年是新厚桥村脱贫后的第一年,当年村级收入达到600余万元。
改革:破除不适应发展的“老规矩”
64岁的浦寿荣是村物业公司的监察员,每月工资2600元。妻子、儿女都在私企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家里现在收入稳定,村里有固定的福利、工作岗位,还办了公共食堂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全村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和睦幸福!”
据介绍,近年来,新厚桥村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没有忘记公益事业的投入。2012年,村里投入街西村庄整治治水工程资金250余万元,把一个多年的臭水沟改造成四季有花有绿的“景点”。村里每年拿出20多万元给老年人购买大病保险,70岁以上老人看病全报销。2016年,脱贫后的新厚桥村投资近350万元用于村里修路、建厂房等。今年春节前,村里首次根据村民个人股份进行分红,共发放37万元,许多村民觉得看到了村子发展的“希望”。“由于多年村级经济薄弱,村股份合作社在2014年才成立并确定村民股份,这次是补发2014-2015年欠村民的股份红利,钱不多,但这是村民们多年来的心愿。”据介绍,村委最近刚定下来,每年3月将是为村民分红的月份,“这个月,我们将把2016年度的红利发放到村民手中。”
浦寿荣的幸福感,许多村民都有,可是华东明有想法:“村里有钱了,村民福利要提升,但有的老办法有问题,要改革!”2015年脱贫,2017年初就对村民股份首次分红,“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停下来喘口气了,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他对记者叙述的语气中透着急迫之情。他发现,按照老办法,由村民小组长把需要照顾的村民名单报到村委来,村委就按规定发钱。但每年如此,其中就出现了“变味”的现象。“今年起,困难村民要写申请、村委进行公示,扶贫不精准,就失去了意义。”对村里的福利发放,村委也有新举措:今年起把相关福利合并在股份红利中发放,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提升内部管理,说到底就是制度改革,把一些不适应发展需求的‘老规矩’破除掉!”华东明又说到老年协会会长年龄过大需要改革,还有保洁、保安人员年纪也偏大。他们正在考虑设置年龄上限,“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据介绍,村委今年还将对38位村民小组长和14名楼长进行“改革”,对年龄、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判,经公开选举后上岗,“他们是村里工作的中坚力量,需要提升‘战斗力’。”村委一班人一致认为。
发展:新动能增强“造血”功能
华祖培曾是私企摩托车厂的退休工人,由于有企业管理经验,去年“三阳公司”被托管后,年已60多岁的他获聘为公司管理人员,“下一步公司要大发展,我们要多出力才行!”
“虽然街道党工委领导跟我谈时,我也感到压力很大,又是本村人,担心干不好被人说,但既然下决心做了,就好好干!”华东明说,他1999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专业毕业,回乡后自办私企,生产的生物酶制剂销往浙江、广东等地,多年来一直经营稳定,因为他一直很重视产学研结合,坚持产品的更新换代。村办的豆芽企业除了得到市有关部门的扶持,其发展也得益于与江南大学的产学研合作,“这是村办企业重要的发展路径,前进动能也源于此。”今年过年前,他又跟浙江大学联系上了,准备今年引进柑桔新品,并对村里的现有产品进行包装策划,提高市场知名度。
华祖培说的大发展,是村委用“新动能”推动经济前行的规划。“光靠有限的租金,不足以大发展!”由于“豆芽公司”市场在扩大而产能不足,目前该企业已确定迁往“三阳公司”所在的“台创园”,“中央的政策,是我们村大发展的最新动能”。目前占地10亩的豆芽新厂房正在建设中,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而与生产水培蔬菜的“三阳公司”一起,村里已规划开设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新农村教育基地、农业旅游点等,集观光、采摘、西式餐饮等于一体,“多业发展、增加内涵,中央的文件来得及时,非常有利于增强我们村的‘造血’功能!”此外,作为市人大代表,华东明认为,加强无锡地区豆芽小作坊管理工作十分必要,“提升无锡和周边城市的‘菜篮子’品质,也是我们的发展‘动能’之一!”华东明说,村里与“京东商城”从去年夏天开始的合作,使优质的蔬菜已通过网络卖到了南京、杭州、上海等地,“最近,我们刚跟网络公司洽谈,准备推出会员制。”他向记者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