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先进“智造”落地生根 释放创新活力

2017年03月27日 15:56:24 |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3月26日,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已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25亿元,同比显著增长;2016年,全区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半壁江山”,比重达49.6%;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1个,累计投资额69.79亿元,领跑南通各开发园区。

  高增长背后,是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助推工业实现“制造”向“智造”的动能转换。“过去5年,是海安发展最快的阶段。”南通市副市长、海安县委书记陆卫东不无自豪地说,在南通10大类综合经济指标考核中,海安连续4年夺得第一;去年南通市开展重点项目竞赛,海安连续4个季度获得流动红旗。未来5年,海安将以创新为动力,找准发展特色,把科技创新确立为全县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将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高端发展平台。

借力发力,创新资源涓流成河

  “人才始终是发展的核心要素。”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荣贵坦言,以平台吸纳人才,以项目招引人才,不放过任何与人才合作的机会,才有了今天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新面貌。

  “不为我有,但为我用。”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构建松散型、战略型等合作机制,实现大城市高层次人才与海安当地产业、项目对接,促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在海安落地转化。去年,海安开发区与上海一家信息技术公司达成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一个协议年度内,对方向海安开发区推荐50个优质项目,最终确认的项目不少于10个。

  “这里承载了我的事业和梦想。”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盛鑫军告诉记者,他每周周四至周六在海安,一个月有12天在海安工作,率领的科研团队已经与海安当地的西蒙、爱登堡等企业成立了焊接联合实验室。苏州大学博士后龚勋与威尔曼电梯达成自动化线合作协议,已有5台样机在威尔曼投入使用,每台价值50万元。3年来,海安开发区先后与上海交大、苏州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和院所共建了6家产业研究院,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喜人态势。

  抓住全省科技创新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的机遇,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推进“海纳英才”行动,成立8只天使基金,设立了总盘子1亿元的机器人产业培育基金,形成企业家、金融家和科学家联袂共舞、互利共赢的生动局面,吸引了中国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等6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移中心落户,引进专家35名、专业技术人才72名,获得发明专利50项。

抢占风口,先进“智造”落地生根

  伴随着智能装备制造、现代纺织、高档家具、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特色产业板块的快速崛起,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升级成自动化、半自动化等新型制造业,机器换人、产品换代、企业换“芯”在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蔚然成风。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示范园区、南通市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等一个个响亮名号,昭示着海安开发区已站到一个更高的发展起点上。

  “低档发展没有出路。”江苏繁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叶书华一语破的。10年前,该公司还是一家年产值不过千万、以生产低档普通汽车玻璃为主的小企业。从2005年起,公司以壮士断臂、破釜沉舟的勇气砍掉了40个客户,只保留了四五家,倒逼公司走上创新发展之路,最终取得高温彩晶玻璃的研发突破,实现了材料创新、工艺创新发展的突飞猛进,用3年时间还清了所有贷款,年销售逾亿元,纳税达千万元,从一个“跟跑者”成长为行业“领跑者”。该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智能化玻璃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新材料研发项目,如今这一产品实现产业化指日可待。

  像繁华玻璃这样从低档产品起家到进军高端市场的企业,在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层出不穷,涌现出不少通过创新成功转型的行业新秀和单体巨人。有的虽然还沿用过去的厂名,但产品的结构和内涵均已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创新求变成为企业普遍的经营新理念、新追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海安工业智造高地。”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钱亚洲透露,今年科创园产业技术研究院产学研科技服务的经费已逾3000万元,12万平方米的科技加速器不到一年已经开发利用近9万平方米。目前,当地正全力推进机器人特色小镇建设,力争2017年建成省级机器人制造示范基地。

深耕服务,创新驱动植入血脉

  从2014年开始,海安每年都举办“创新创业在海安”“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等活动,3年以来,已先后有200余名专家与当地100多家企业对接,达成了数十个合作项目。科技创新“攀高亲”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已植入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血脉。

  要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惟有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实体经济,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为让企业心无旁骛地专注创新,全区20多家龙头企业,家家都有一名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挂钩服务,从科技、项目、服务等方面一包到底,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300家规模以上企业均有一名副总主抓科技创新,有的更是公司老板亲自兼任。同时,开发区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服务公号群,及时发布最新科技政策,接受企业咨询,目前群内成员已发展到400多人。

  扶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其示范、带动效应。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每个月选1—2个产业板块约20家企业,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举办技术交流和项目推介,到企业实地指导和对接。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海安开发区每年新增100个左右产学研项目,每年新产品新增开票销售5亿元左右。如今,全区年销售亿元以上企业全部建立了研究院,规模以上企业的科技平台实现了全覆盖,其中包括8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多家省级以上科技平台。

  “以甘当‘店小二’的专业和精细精神,深度对接企业需求。”王荣贵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海安开发区将聚焦企业创新发展,与企业建立“亲”“清”政商关系,通过战略、规划、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释放创新的活力,营造创新的氛围,不断提升开发区的“创新浓度”;同时,深化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部门的产学研合作,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形成制造业新的发展动力系统,为“两聚一高”在海安落地生根作出应有的贡献。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