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在苏看病是种怎样的体验

2017年03月28日 16:36:13 | 来源:姑苏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苏州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外籍人士对本地的医疗需求也随之增长。去年2月,苏州卫生信息中心在12320微信平台上开通了外籍患者预约功能。一年来,已有数百人次的外籍人士通过该渠道实现门诊预约。

  这不禁让人好奇,外籍人士在苏看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苏州的医疗环境在他们看来与自己国家有啥不同?被本地人吐槽的“看病难”,是否在他们眼里是另一番模样?

  苏州医生遇上“洋患者”

  用医术带给他们安全感

  苏大附一院(十梓街院区)消化内科门诊日前来了位姓名拼写为MENAI的“洋患者”。在场的医生告诉记者,患者一脸痛苦,可是讲的语言医生听不懂,“根据比划,我们帮他做了腹部平片检查,排除了消化道方面的疾病。”

  仔细了解后,医护人员猜测患者是法国人,于是找来了医院血液科会讲法语的陈佳医生。看到陈佳,MENAI倍感亲切,忙向他叙述起自己的病情。在陈佳的翻译陪同下,最终患者在该院泌尿科被诊断为肾结石发作,并做了相关治疗。事后,MENAI对医院表达了深深的感激。

  除了综合性大医院,苏州专科医院里也会遇上“洋面孔”。前不久,苏大附属理想眼科医院接待了一名这样的病人。五十多岁的John来自英国,患有高度近视。事发前几天,他去眼镜店配眼镜,按照正常流程测完视力,回到住处后,却发现自己的左眼像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视线,只有一半可视的面积,而且情况越发严重。John说:“当时我的左眼视力一直在下降,视线被遮挡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在中国朋友的陪同下,John立即来到了苏大附属理想眼科医院。为他接诊的是该院眼底眼外伤专家杨勋教授,经过专业检查,John被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且左眼发生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力仅剩0.06,需要尽快手术。在确定了治疗方案后,入院的第二天,杨勋就为他做了左眼玻璃体切除及视网膜脱离复位等联合手术。经过术后几天的配合康复,在最近的复查中,John左眼视力已恢复至矫正0.8的视力水平。

  John坦言,当视力急剧下降的时候,自己内心很慌张,“我在这里各方面都不熟悉,语言上也不能很好沟通。”关键时刻,医院给了他很大慰藉,“特别是接诊的专家及其助手医生都能用娴熟的英语与我沟通,这让我放心了一大半。”

  据了解,选择在苏州医院看病的外籍人士大多在大学、国际学校、外资企业、外语培训机构等单位供职。很多是企业引进的外籍人才,当然到苏州做生意、留学的也不少。看的科室则集中在急诊、皮肤科、骨科、眼科等。

  急诊处理比国外更快留下就诊不再是无奈之选

  采访中,几乎所有在苏就诊过的外国患者都提到,这里的急诊比他们本国的“更快”。

  在工业园区一家德企工作的Gary(化名)告诉记者,他前不久因为撞破头,被朋友送到我市一家三级医院挂急诊。“在护士台快速分诊后,我就来到急诊外科诊室。医生非常麻利地帮我处理,很快,缝好伤口我就回家了,现在已经愈合。”Gary感叹,真没想到中国的急诊能这么迅速。

  “如果在英国看急诊,通常要根据病情和你去的时间,决定等候的时长。”在我市一所学校当英语外教的Kimberly(化名)说,如果是轻微受伤,可能也要等上好几个小时;如果受伤比较严重,又正巧赶在了周五的晚上,那也要等很久。“而在中国,好像不太需要等这么久。”

  除急诊处理迅速,中国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得到了外国朋友的公认。Kamesh来自印度,现在是苏州大学的一名医学生,中文说得挺流利。“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多,患者多,医生看病的经验也多。特别是外科手术,医生操作更熟练,手术成功率更加高。”

  赵小姐是苏州人,曾在德国留学一年。有一次在宿舍,她的脚背被开水烫伤,去社区诊所找医生。“我拖着烫伤的脚,火辣辣痛得要命。医生看了下,只给了我一块纱布,叫我盖着挡灰……烫伤膏也没配给我,当时我想,要是在苏州的医院就好了。”煎熬了快一个月,赵小姐的烫伤完全靠自愈,现在脚背上还留有疤痕。

  作为骨科资深专家,苏大附二院的徐又佳教授表示,随着苏州医学界参与国际交流日趋频繁,观察外籍患者就诊情形,他发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多年以前,外国人在中国看病,大多数都是急诊情况,紧急无奈没得选,比如骨折、急性阑尾炎、伤害、出血等。如能择期,他们能回的都回国治了。”

  而现在,对于能够择期的非急诊病情,越来越多的外国患者选择留在中国治疗。比如近几年,徐又佳为两名在苏工作的美国患者,分别做了膝关节置换、交叉韧带相关的择期手术,病人术后都很满意。“他们相信苏州医生的水平,放心把自己交给我们,遵从医嘱的配合度也非常高。”徐又佳说。

  “语言关”是较大障碍就医环境和服务日趋改善

  外国病人在苏就诊需求越来越大,为方便他们,和苏州市民一样能在手机上预约挂号,去年2月,苏州卫生计生统计信息中心在12320微信平台上,开通了外籍患者预约功能。一年

  来,已有数百人次的外籍患者通过该渠道实现门诊预约。

  苏大附一院门急诊部主任施从先介绍,外国患者到苏州医院看病,较大的障碍还是“语言关”,“当前有经验的老医生,可能口语交流不是那么顺畅;年轻医生外语好,但业务能力又没那么扎实。”

  苏州新世纪儿童医院内科病房主任汪清也告诉记者,遇到外籍家庭,尤其患儿父母双方来自不同国家时,询问病史、解释病情都会有点吃力。“嘿嘿,有的时候我们会借助翻译软件。”说起解决的办法,汪清俏皮地说。徐又佳则认为,随着苏州本地医生去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增多,这样的情况会不断改善。

  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几名外籍患者的小抱怨,主要是就医环境“人太多”,“太拥挤”。

  “尤其是公立医院,一眼望去,人流穿梭,有的门诊走廊站满了人。教我的老师,门诊一天要看近百号病人,连喝水都没时间。”Kamesh表示,这点和印度恰恰相反。“在印度,大家反而不喜欢去公立医院看病,更愿意去个人诊所。个人诊所非常重视环境、服务和隐私。”如今,苏城很多医院已在硬件设施、便民举措上做了改造升级,比如新院区、新病房的建成;无论公立还是民营医院,无论大型综合医院还是个人专科诊所,都在不断“刷新”服务意识。

  “上医学课的时候,我还听说,未来苏州人看病也要先去社区,还有自己的家庭医生。”Kamesh所提到的,正是我市这两年在落实中的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制度。

  记者了解到,Kamesh现所在的班级,共有90个来自世界各国的医学生。他们有的对中医情有独钟,有的则想在这里积累实践经验。“等我毕业,我想留在苏州做医生。”他如是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