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造生物药首卖全球

2017年03月29日 15:25:14 |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3亿美元,中国人发明的第一个生物药实现全球转让,还卖出如此高价。这则消息让江苏“双创”人才俞德超带领的信达生物制药团队一时名声大噪。

  在与全球500强企业美国礼来制药公司达成的产品开发战略合作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信达生物制药获得33亿美元首付及里程碑款。新药在国外上市后,信达生物还能另外享受海外销售提成。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领域金额最大的一笔国际合作,信达也成为国内第一个在高端生物药开发方面,从研发、注册、生产到销售与全球500强达成全面合作的生物制药企业。这一合作有望使国产高端生物药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力量,开创这一产业利用全球资本推进研发的新格局。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实力超群的生物制药企业,才成立5年。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用一组数据展示信达的“成长脚印”:

  从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到拥有9万多平方米集研发、办公、生产为一体的基地;

  从一个人单枪匹马回国打拼到凝聚400多名高端人才的国际水平团队;

  从创业初期筹集资金四处碰壁到吸引国内外多家企业机构4.9亿美元注资;

  从“一无所有”到打造出包括12个抗体新药的高质量产品链,5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其中3个品种进入临床三期研究,两年内即将上市;

  ……

  在开发周期动辄需要10年、投入一不小心就奔10亿元的生物制药领域,全世界找不到一家公司成长如信达生物这么快。

  为什么是信达?“这就是创新的力量。”俞德超这样回答。

  在生物制药领域,俞德超可谓“大牛”。毕业于中科院,成为加州大学博士后,当过美国知名生物制药公司副总裁……他开创人类用病毒治疗肿瘤的先河,是全球首个溶瘤免疫治疗类抗肿瘤新药“安柯瑞”创始人。他所研发的康柏西普,是中国首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克隆抗体新药,2013年上市后改变我国眼底病致盲患者无药可治的历史。他拥有61个发明专利,其中38个是美国专利。

  身处全球生物医药战线最前沿,俞德超深刻了解生物医药将是整个制药产业的发展方向,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靠创新。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他发现,在欧美,任何东西都可以找到中国制造,但找不到一个中国制造的生物药。

  “生物制药市场约占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32%,而中国这一比例不到5%。全球卖得最好的10个药,8个是生物药,但中国卖得最好的20个药,没一个是生物药。”俞德超用国际通用的“生物反应罐”的规模和单位产能来评价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水平。美国是130多万升,韩国67万升,而中国仅3万升。规模小必然导致成本高,中国老百姓用不起,就无法享受世界医学进步带来的成果。

  俞德超做过测算,国内约有50万乳腺癌患者,美国有一种特别有效的进口生物药,因价格太高,国内仅1%的患者用得起。每当听到国内患者因为买不到或买不起进口药而得不到及时医治,他就感到非常难过。

  2006年,俞德超带着“开发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的理想,毅然回国。2011年,他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信达生物。

  对俞德超来说,放弃优厚的事业发展和生活条件回国,既有实现理想的抱负,还有基于对生物医药业发展的准确判断。“中国的生物药产业大多是仿制美国的药,靠打价格战生存。生物药的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和生产厂房都达不到国际标准。随着社会发展,中国人需要更高质量的药物。”他说,信达成立之初就瞄准“国际化”目标,让药品质量被国际知名制药大公司认可,让它们都愿意在信达的药盒上加名字。

  追逐梦想,信达近5年坚持用国际化平台、使用国际化人才、设定国际化标准。信达400人的研发生产团队中,40多名海归多在国外生物医药行业工作20年以上,其中不乏业内国际顶尖人才。在苏州市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信达符合国际标准的产业化基地已建成投产。

  如今,信达正一点点缩小着梦想与理想的距离:拥有中国第一条符合美国FDAGMP标准的生物药生产线,建成包括12个抗体新药的高质量产品链,5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3个品种进入临床三期研究,2个新药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9项临床试验申请已提交……

  “我希望通过信达的努力,推动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让中国人早日用上疗效优、价格低、质量高的抗体新药,并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俞德超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