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民国瓷碗 浓缩“桐油大王”往事

2017年03月30日 14:17:09 | 来源:无锡新传媒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是无锡实业家、著名“桐油大王”沈瑞洲(1897年—1968年)诞辰120周年。为纪念这位民族工商业的先行者,沈氏后人正四处收集资料打算拍摄纪录片。昨天,无锡知名红色收藏家,民盟盟员张小平告诉本报,他刚收获了两只民国小碗,正出自沈瑞洲家的沈元来油行,他愿为沈氏后人举办纪念活动提供工商文物。

  民族工商文化的实物见证 

  “这对碗是见证无锡人在上海奋斗的实物,应该是当时送给客人的,非卖品。”搞收藏前,张小平曾在无锡慎馀肉庄有限公司做了十年的总经理,是无锡酱排骨烹制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出于职业敏感,张小平对工商文化很感兴趣。1992年起,他开始收集无锡工商文化藏品,只收清代至上世纪80年代的东西,包括老照片、商标、广告、匾牌、徽章、名人信札等,至今收了2万多件,免费办展不计其数,更为华氏、唐氏等无锡名门之后找寻家族记忆提供了重要资料与线索。 

  五六年前,张小平就知道了这对民国年间的瓷碗,当时,碗的主人并不愿给他,老人只知道碗是家里留下来的,但说不清碗的价值。近日,通过中间人,老人得知这对碗跟中国“桐油大王”、无锡人沈瑞洲有关。为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便同意把这对碗卖给热衷无锡工商文化收藏的张小平。无锡工商文化是张小平20多个收藏专题中的重要一项,他尤其偏爱收藏老商标、老广告,因为它们背后饱含锡商创办实业的艰辛。这对碗吸引张小平的地方,正是上面的“顺风商标”。 

  记者看到,这对瓷碗保存完整,温润如玉,上面的商标、字样,碗底的印章均十分清晰。“顺风商标”下,水面上一艘四桅帆船乘风破浪。两只碗都印有“本牌桐油之特点 油色透亮 度数准确 篓皮划一 渣脚剔净 足砠加重 化验纯洁 货真价实 色退回换”,落款是“上海沈元来油行敬赠”。根据制作工艺张小平判断,这两只碗的出产时间不同,一只是抗战前的,一只是抗战后的。社科专家汤可可看到这对碗后表示,一只已少见,一对更是珍贵。 

  “顺风”牌桐油曾远销海外 

  张小平想解开这对碗的诸多“秘密”,但他还没来得及去请教更多人。他从无锡市档案馆等部门出版的一本《百年无锡名人谱》中查到,原来,无锡人在沪上创出的“顺风”牌桐油曾是远销海外的名牌产品。沈瑞洲,无锡县雪浪乡方桥人。因家境清寒,沈瑞洲的父亲沈和生早年去上海悦来桐油麻丝店当学徒,1899年在上海南市创办沈元来油行,并在无锡开办沈元吉冶坊,后因银钱讼事,把店务交给沈瑞洲经营,自己则返乡皈依佛门。 

  沈瑞洲16岁赴沪,在父亲开设的沈元来桐油号学业,19岁主持店务。沈瑞洲在浙江扩大油桐树种植,添置最新炼油设备,所产“顺风”牌桐油色泽金黄透明,畅销长江两岸及山东、河北、天津等地,部分批售给上海各洋行。1934年起,沈瑞洲开拓出口贸易,除桐油外,还首次将梓油向英商推销,获得成功。从此,桐油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物资。沈瑞洲头脑灵活,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扩大经营范围,还经营大豆、蚕豆、芝麻、花生等杂粮,后又创办大生机器榨油厂、沈源吉冶坊等企业。 

  至抗战前夕,沈瑞洲不仅经营桐油、棉花、杂粮三大类物资,还在上海购置地产、兴建住房,积资超百万元,被誉为“桐油大王”。抗战期间,沈瑞洲坚持不与日商发生业务联系;解放后,沈瑞洲配合公私合营,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除了在上海捐资兴学,沈瑞洲更不忘家乡,热心资助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贡献很大,1956年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张小平透露,他马上要去上海拜访收藏工商文化的朋友,继续挖掘沈瑞洲的相关资料,他愿意把这些实物材料提供给沈氏后人。他觉得,百年锡商的故事应该讲给更多人听。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