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多读书,才能帮助我们摆脱知识的“奴役”

2017年04月01日 22:38:02 | 来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江苏发展大会官方网站嘉宾栏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格非的名字赫然在列。谈及读书,格非表示,多读书才能帮助我们摆脱知识的“奴役”。

  格非

  原名刘勇,生于1964年,江苏镇江丹徒人。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讲写作、小说叙事学、伯格曼与欧洲电影等课程。

  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老舍文学奖、2004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等多个奖项。与苏童、余华并称“先锋作家三驾马车”。

  他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

  2015年8月,以其作品“江南三部曲”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用阅读,摆脱“思乡之苦

  少年时期,格非是个老实、腼腆、与世无争的孩子。

  刚上大学时,格非并不太习惯城市的生活,为了缓解思乡之情,他常常阅读沈从文的作品,试图从中寻找对于故乡的慰藉。

  同时,他还读里尔克、蒂里希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排忧解闷。长年的阅读使他不仅逐渐摆脱了思乡之苦,而且逐渐爱上了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审美偏好。

  上世纪80年代,大学校园里活跃着各种文学社团,格非也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诗歌、小说以及各种文学现象。

  有时候,他们为了文章中的某个用词,会通宵达旦进行辩论。多年过去后,格非还经常怀念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正是在这种氛围里,格非才尝试文学创作。

  为什么要读书?

  关于为什么要读书?一百个学者里面可能有九十个回答是一样的:为了获取知识、获得技能、了解世界。

  但,格非的理解有一些不同。

  他认为,读书最重要的一点,能帮助我们摆脱知识的“奴役”。“假如你从不读书,那么你只好听信别人叫你吃什么、叫你做什么,告诉你什么是有科学依据的,什么是正确的,你就会被被动地包裹在大量的信息里面,就没办法有自己的理解。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格非认为:盲目“信书”的人还不如那些没读过书的人。不读书起码可以保持你的天性,因为你在生活中,生活教会你很多的经验。

  不能人家怎么说怎么信,这就比不阅读还要糟糕。

  “阅读之本,在于读原典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接触过真正重要的文学作品,就没有办法了解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卡夫卡这些大师笔下的世界,走近他们的心灵,分享他们的人生精华,这真是太可惜了。”

  有一个朋友的儿子想要写小说,请格非指导。年轻人专门来到北京,见面之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怎么能快速出名,让我的书发行到5万册以上?”他说打算写《武王伐纣》,格非就问他看过《史记》吗,他说没看过,只在网上搜过。格非感叹:“如果一个人对司马迁的记述都不了解,那怎么能写这样的小说?”

  格非说:“现在不少人对阅读没有自己的看法,一切以简单方便为主,不追求原典,阅读甚浅。”

  所以,格非建议大家不妨把眼界扩大些,从小到大,尝试着去读一些原典,比如读读《罪与罚》,这样比较“轻”的作品。

  代表作品

  《格非文集》

  《褐色鸟群》

  《塞壬的歌声》

  《人面桃花》

  《山河入梦》

  《春尽江南》

  《敌人》

  边缘

  《欲望的旗帜》

  隐身衣

  文学的邀约

  蒙娜丽莎的微笑

  卡夫卡的钟摆

  《望春风》

  “读书不能盲目把自己交给作者,

  而是要确定自己的主体地位。

  必须有自己的判断,

  读书帮助确立自我,

  而不是为了迷失。

  ——格非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