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污染、二手烟危害、水资源保护等重大国际化课题,一直是昆山杜克大学倾力关注的重要方向。成立不到4年,昆山杜克大学以创新性学术项目为引领,时刻关注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创新研究和能力。
同时,更为昆山的发展推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户,为区域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发挥全球智库功能
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昆山杜克大学2013年9月成立之初,就确定了通过中美两国文化和观念的深度碰撞,实现“有根的世界公民”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定位于“小规模、精英式、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昆山杜克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表示,大学目前实现了师资队伍、学生来源、语言环境、课程体系、文化形态和管理环境的国际化,特别是超过50%的师资、接近50%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学校正在打造一种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新平台。
借助国际高端人才优势,昆山杜克大学发挥全球智库功能,研究中心和研发团队相继成立集聚。2016年11月9日,中国第一个臭氧污染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区域臭氧中美合作研究中心”在昆山杜克大学挂牌。针对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臭氧的来源、区域性流动情况,以及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中心将聚集来自美国杜克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端人才进行该领域的创新研究。 2016年,昆山杜克大学两项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分别为“中国农村幼儿家庭二手烟暴露”和“农村肺结核患者住院服务利用、费用、负担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项目。与此同时,盖茨基金会授予昆山杜克大学汤胜蓝教授及其团队一项为期3年、总计12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对中国结核病新型综合防治模式进行评估。
近水楼台先得月。
昆山杜克大学立足昆山,与当地资源紧密结合,服务本地经济发展。今年1月,昆山杜克大学携手昆山工研院、安科迪科技公司共建昆山杜克大学计算图像技术研究中心,将在阵列相机方面推动全球领先原创技术的产业化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由光学镜头、专业相机等构成的全新产业链。“昆山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这是杜克大学产学研项目落在昆山工研院的原因所在。”昆山杜克大学计算图像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戴维·白瑞迪表示。
立足“全球视野”
培养高端国际人才
内外兼修,行稳致远。
昆山杜克大学不仅拥有超一流的师资队伍,其建筑本身也是一道风景。2016年3月,昆山杜克大学校园全部建筑经严格评选,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绿色建筑认证,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美国“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整体园区项目认证的大学校园。这意味着,昆山杜克大学校园在绿色建筑领域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校园生活是昆山杜克大学带给师生精致体验的重要部分,能获得这样的荣誉是对昆山杜克大学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肯定。”刘经南说。
记者了解,昆山杜克大学目前开设四个硕士研究生项目,为全球健康、医学物理、环境政策和管理学,第二校园国际化学习项目是一个本科的交流项目。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全国20多所高校推选优秀本科生,到昆山杜克大学学习一学期,体验美式“通识博雅教育”。据悉,2018年秋季,昆山杜克大学将开展本科教学,预计将开设8个专业。
刘经南说,为建成一所世界一流的通识博雅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昆山杜克大学提出了“高起点、小步履、分阶段”的学校建设、学科和学术发展战略的建设路径。“高起点”意味着校园规划和建设定位高,昆山杜克大学的目标是校园规划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200年不落后。“小步履”即学位项目建设和引进不贪多求快,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到2026年,学校的学术项目和校园建设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西庆多次表示,昆山杜克大学引入了美国杜克大学优势学科,着力打造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教育模式,这样可以培养出更加适合全球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国际人才。昆山杜克大学的建立,让我们看到了昆山发展的“全球视野”。因为随着学校的发展,输出的领军人才不仅可以为昆山服务,还能够为中国、为世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