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每天,我会先挑选出自己最想读的三本书,然后洗手,点一根檀香,放一段古琴曲,泡一杯好茶,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汪涵
1974年,汪涵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因为父亲是江苏苏州人,母亲是湖南常德人,汪涵笑称自己是“江湖人”。
作为著名主持人,汪涵渊博的学识在节目中表露无疑,词赋信手拈来。他曾经这么说:"我的所有语言灵感都来自书本,主持是我的爱好,作家是我的梦想。"
不能保证加工资但还是可以读读书
汪涵爱书,大家并不陌生,他在长沙开办了一家“培荣书屋”,几乎不盈利。培荣,是汪涵父亲的名字,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这个两面靠江的书屋,四处可见大幅落地窗,远眺就能俯瞰湘江。以橘子洲岳麓山为背景,窗户外就是一副生动自然的山水画。为营造一个纯粹的读书环境,书屋一次最多接待15个客人,满员就拒客,除了看书,这里不允许任何世俗的娱乐活动。
汪涵说:“读书不能保证你抵达理想的彼岸,你还是可以读读书。读书不能保证加工资,你还是可以读读书。读书不能保证学以致用,你还是可以读读书。”
汪涵的书单
读得最多:木心作品系列
汪涵说:“木心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惟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于是,我买了包括《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等在内他所有的书。”
他说:“木心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电脑,他也不用网络去查资料,照样可以写出影响人心的文字。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读书,然后用脑子记下,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是因为它难得,你花费了很多时间记下它,这样才会珍惜,才知道它的难得与美好。”
影响很大:《泰和宜山会语》
汪涵说:“这几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马一浮先生的《泰和宜山会语》。”
此书颇为冷僻,在豆瓣检索时,发现只有31个评分。内容简介也只有寥寥几句:“贯穿《泰和宜山会语》全书始终宗旨就是:为渴求知识的读者提供长期可读可用的图书,以证明生存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活动的必要,进而倡导社会上读书风气的形成,为广大爱书人创造坐拥书城的境界。”
精读的书:《楚辞》
2011年底汪涵接受采访时,曾对记者说:“在精读《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推荐的书:
《西方哲学史》《瓦尔登湖》、杂志《城市画报》
想要出一本关于语言的书
很有语言天赋的汪涵会说全国各地十几种方言,节目中时不时显摆一下。“方言是一种很美妙的词语,每种方言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我想要写一本关于语言的书,探讨方言和古汉语之间的联系。”
2015年,汪涵自掏400+万元发起“響應”计划,守护方言。
“书本有种质量感,
捧在手上非常温暖;
油墨和纸张混合在一起的特殊香味,
沁人心脾,
仿佛一下子就能把所有的文字、知识都吸入体内。”
——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