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苏州"一苏州城里的5万"洋苏州"

2017年04月05日 17:38:58 |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上世纪90年代起,落户苏州的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如今,苏州对外籍人士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不少老外携家眷把家安在了苏州。在今天的苏州园区、新区以及城区的十全街、平江路等,老外们三五成群地喝着咖啡,聊着天,已是城市的常态。

  作为开放大市,外国人已经成为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常住苏州的外国人近5万人。来自市人社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其中有1万多人在苏就业,83%的人在外企及外企常驻代表机构中工作。外国人才集中就业于机械、电子、汽车等制造业企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约占四分之三,第三产业约占四分之一。外国就业人才绝大部分处于中高层岗位,高级管理、高级技术外国人才约占四成,中层管理人才约占一半。在苏州还集聚了很多海外留学生,在苏州大学,有近千名留学生在此求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留学生也有500多人。 

  小编整理汇总了几位曾在或还在苏州长期居住的外籍人士,来听听这些对苏州有强烈的“家”的感觉的外籍友人,是怎样讲述着“他们”各自的平凡生活,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 

  美国小伙戴天乐:苏州成就我的音乐梦 

  美国小伙戴天乐来苏州生活已有七年。23岁时来到中国的他,曾在河南当过英语外教。两年后,他来到苏州大学学习了一年中文。戴天乐一直有着自己的音乐梦,如今他已是南门路上一家音乐工作室的音乐总监,负责编曲、录音、混音等工作。“在苏州生活,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要把美好的片段写进歌里,献给美丽的苏州。”在去年底的“家在苏州”外国人才艺秀活动中,他特地创作了一首歌曲献给苏州,凭着这首《归苏感》,他一举摘得了最佳才艺奖。

  戴天乐参加的“家在苏州”外国人才艺秀,是苏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活动。该活动从2002年首届举办以来,至今已有七届,为在苏外籍人士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展现他们多彩的“苏式”生活。对于未来,戴天乐说:“音乐需要动力、灵感,也需要付出血汗,希望自己继续做音乐,把它做得更好。有可能的话,也许会定居苏州。” 

  美国人苏凯:在社区里培育艺术 

  在美国,他是一位成功的珠宝商,但他却不远万里来到苏州推广平民艺术,做公益事业。他叫Grayson,中文名叫“苏凯”。2010年,苏凯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苏州,在园区城邦商业街开办了“微展览肆”画廊,并开始筹备艺术品展览。201210月,苏凯第一次在苏州举办了公益画展。那次画展中,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艺术家在苏凯的统筹联系下,将他们的油画、水彩、摄影、山水画等作品纷纷提供给苏凯办画展,而且画展不收取任何费用。苏凯认为,艺术是使不同文化和语言国家和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来到苏州的苏凯,非常乐于参加城邦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问及缘由,苏凯表示:他很喜欢看到大家聚在一起,因为那是件很热闹也很开心的事。一个在美国有自己事业和家庭的成功人士,为何选择来苏州生活呢?“苏州是一个很古老、很特别的城市,苏州人的生活也很精致。”苏凯会想起2010年,他和妻子来苏州旅游时,看到平江路、山塘街这些既有历史又有文化的街巷后,觉得苏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城市,便决定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来苏州生活。

  老挝留学生坎沙旺:爬遍苏州高楼,只为记录这座城市的美

  当大多数苏州人都在平视或仰视这座熟悉的城市时,有位老挝人用他的镜头和独特的视角,在苏州高楼天台拍到了惊艳所有人的城市风光。坎沙旺,苏州大学老挝籍留学生,作为苏州“爬楼党”的一员,他爬楼拍到的苏州城市美图总能在当地社交媒体上刷屏、获赞无数,其中一张作品更被选贴在了上海浦东机场的广告位上用来宣传苏州。

  20099月我第一次来到苏州,当时对苏州的第一印象是觉得这个城市充满历史感”,坎沙旺在苏州大学念完了本科与研究生,苏州是他的幸运之城,7年来,他在这里收获了学业、爱情、回忆。当坎沙旺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开这个生活了这么久的城市,他希望可以用自己的镜头多记录这个城市的美好,“这正是照片的魅力,它们能与匆匆的时光相较量。哪怕将来不在苏州,也可以看着照片想起自己与这座城市之间的记忆”。

  伊朗裔芬兰人Zekro:小巷里的芬兰之家

  外国友人Zekro算是苏州人的老朋友了。一个开朗的伊朗裔芬兰人,在苏州待了17年了。刚来苏州,他就喜欢小街小巷里幽静安逸的生活氛围,几年前,和太太在平江路上开了家小店,慢悠悠精致地做些芬兰点心。他还喜欢打鼓,空余时候带感兴趣的来店顾客开一场随性的音乐趴。去年,他把小店迁到了狮林寺巷,取名“芬兰之家”。

  店里的装修很有民族和异域特色吧台以木条为背景,非洲手鼓、芬兰小国旗抬头可见,正在好好品味之时,一个红彤彤的“福”字贴映入眼帘,还是倒着的Zekro说入乡随俗,他很喜欢中国人的文化。Zekro热爱音乐,手鼓是他的专长,店里播放的音乐都是他亲手改编的。只要你有兴趣,可以来学,经常可以看到Zekro闲暇中带着孩子自弹自唱。

  澳大利亚老者Ray:投身常熟的教育文化事业

  Ray曾经是澳洲一所小学的校长,1994年退休之后曾在湖北荆州支教一年。2000年,Ray再次来到中国,到常熟继续教书。但这一次,他再未曾离开过这里。因为他发现这里是教师的天堂,学生们眼神中透露着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常熟没有太多束缚,没有太多刻板的规则,人们也总乐意帮助别人。这里的课堂很安静,学生非常乖巧。”在常熟教书这些年,Ray资助了很多贫困学生,学生遍布各行各地,戏剧性的是其中有一个学生定居在了他的祖国——澳大利亚。“中国有句俗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这个称呼在这里会伴随着我一生,我常会收到学生的祝福,每逢假期,甚至需要做一个详细的日程表,才不会错过前来探望的学生。”而在澳大利亚,老师只是提供“临时服务”的人,老师之于学生,仅是一个匆匆过客

  17年来,Ray的足迹遍及常熟各个角落,天气适宜时,他总会去探究常熟的历史。“在常熟,可以找到中国悠久历史的痕迹,这里的运河、石头还有艺术作品...都足以让你窥见它的古老。”“退休之后,我的护照变成了旅游护照,所以每过90天我必须要去其他地方‘旅游’一下,才能保证继续待在常熟,这很浪费精力和金钱。但那又如何?在常熟就是这么有趣,如果身体允许,我愿意在这生活到100岁。”

  (荔枝网综合自姑苏晚报、城市早8点、搜狐时尚、苏州乐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