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
都会隐着几条这样的老巷子
慢慢地就被高楼大厦挤得看不见了
需要走过一个个纵的、横的街口
才能寻找得到
如果不是很了解这个城市
你不会发现它的踪影
自然也无法感受它的优雅和宁静
一条巷子,一段历史
经历了时光的洗礼
许多故事都在此发生
对于老镇江人来说
窄小狭长的巷子便是儿时的回忆
将军巷,位于大市口的西南角,东至市政路,西至山门口街。现如今,这里已经看不见纵横交错的古巷,转而变成了一条人来人往,商业气息浓重的现代街区。而这里的居民几经更迭,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呢?
据清代《丹徒县志》记载,将军巷因清代将军署设于此而得名。从清初到20世纪60年代,将军巷附近一直是镇江的行政中心,清代镇江最高的行政机关、军事机关设立在这里;1929年,江苏省政府迁往镇江,这里是省政府驻地,一度成为江苏省的行政中心;新中国成立以后,镇江市委、市政府也设立在这里;20世纪70年代,镇江市公安局迁到这里,成为最后驻守在这里的政府机关。至21世纪初,这里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原行政机关全部搬走。
清代实行军政合一的政治态度,军事长官也是政府的行政主管,将军署同时也管理着镇江的行政工作。将军巷的西面过去地名为“红旗口”及红旗兵驻地,东面南府巷是“左协领署衙”也是军事机关。北边靠近经折巷的地方称黄旗口,乃黄旗兵驻地。地方志上标明山门口处还有一个“八旗公衙”。
镇江是历代军事驻防重镇,清朝统治者先后在镇江象山、圌山、焦山、都天庙构建了炮台。清光绪五年编的《八旗志》上记载,在战时,镇江城里、城外的军队多达数万人,将军巷是军事指挥中心,建筑宏伟,东到大市口狮子巷,西至红旗口附近,占地7000多平方米,从南到北,内设多个花园天井,呈南方四合院的组合式样。
史料称,将军衙门最大规模的改造在1929年,当时镇江确定为江苏省政府,这里确定为省政府驻地。当时因为财政极度困难,为了筹备款项,当局决定拆除古城墙,向市民卖城砖。省政府筹备会也趁机弄了不少城砖来改造旧的将军衙门。省政府搬进去以后,在里面设一处、一室、三科和一个委员会,同时还将江苏广播电视台搬了进去。
在将军巷的西面清代是都统署。1842年鸦片战争中的镇江城防战就是由副都统领海龄在这里指挥的。他率领所部3000人,誓死御敌,直至城市陷落,海龄在都统署内自焚。就连革命导师恩格斯对镇江保卫战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现如今
镇江城早已度过了那些动荡的岁月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
将军巷的名称究竟源于何时
因何而起
如今已经很难定论
随着城市的商业开发
它也早已褪去了往日作为行政中心的肃穆
狭窄的巷道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热闹繁华的现代商业文明
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依然通过这个简单的老地名
在后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