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船行于贡湖湾生态修复示范区,透过湖水往下看,丰富的植物摇曳生姿,已经展露出水下浓郁的春的气息。这里是国家“十二五水专项”太湖贡湖生态修复模式工程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所在地。据江苏省环保厅相关人士介绍,经过“十二五”期间生态修复治理,这里的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水质常年稳定在Ⅳ-Ⅲ类水,最好时期出现过Ⅱ类水。
贡湖生态修复模式工程示范,受到多位前来考察的省、部级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肯定。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即将迎来验收的这一课题,为无锡乃至全省、全国大规模治水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小样。而担任这项工程示范的具体实施单位正是无锡本土企业——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它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参与国家“十二五”水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民营生态科技企业。
民企身后站着百人科研团队
沿着水韵广场北面不远的临湖小道一直往前走,眼前出现了野外科研基地,这里是江达生态科技公司与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张全兴院士共建的院士工作站,张全兴院士每个月要来这里一趟指导企业的科研工作。能邀请到国内知名的环境治理专家作技术顾问,正是江达致力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执着与真诚打动了他。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2009年张院士在太湖准备建工作站时,江达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生态科技小企业,是企业一心想为太湖治理出力做点实事的执着追求,让他们不谋而合。从此,他们开展了持续的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申请项目、对企业承接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如今除了南京大学,还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复旦大学等多家高校、研究机构加入。一家成立仅10年的民营生态科技企业,身后却站着百人科研团队。
10年里投入2亿元创新资金
2007年太湖暴发蓝藻,江达把危机当作机遇,开始涉足生态环保领域。“一开始把生态治理想得太简单,走了不少弯路”,企业负责人说。从起始阶段把景观绿化和生态清淤作为生态技术手段的江达发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问题。一方面来自企业生存的倒逼需求,一方面来自枕水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江达开始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和技术投入,从高薪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到建立院士工作站,与全国重点科研单位形成战略技术联盟,10年里2亿元创新资金的投入,让组建不久的无锡江达,成了国内民营生态科技企业中少数的“学院派”。
企业负责人说:“科研和创新带给企业的是有形的技术提升和无形的智库财富,‘十三五’期间我们又受邀参与国家太湖治理的科技重大专项,还有不少地方政府为治水纷纷来贡湖参观学习,请我们帮助出谋划策。”
提早转型,为发展赢得先机
没有10年的持续创新投入和坚决升级转型,江达今天不可能拥有一支核心技术团队和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而今的江达在涉水、涉绿、环境生态治理已经形成了系列化、专业化,市场前景更加广阔。“生态保护环境整治是一个需要拥有多方资源、技术门槛高的行业,没有先期的投入、积累,很难在业界和学界得到认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柳燕说,“与江达的多年产学研合作,看到了一个新型生态环保科技型企业的长成。”
目前,江达公司形成了集研发中心、环境规划设计中心、环境测试分析中心、工程建设中心、环境管理中心五位一体的公司架构,核心技术团队150余人,拥有5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承担了贡湖湾湿地保护区退渔还湖生态修复工程、沿太湖生态岸线整治工程、南大仙林校区黑臭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等多项重点环境整治工程。
由于多数整治项目周期长、科研投入高,江达公司至今在环境整治板块尚未实现盈利,但走过10年转型之路的江达,已经占得了未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