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徐州 草长莺飞,人间最美四月天,在这个桃花含苞待放的初春里,爱美的你是不是很想着一身汉装假装穿越在古代的桃园里。
你只羡慕汉服衣冠华美,可其中的文化内涵你又知道多少?下面,大徐带你来领略一下汉服文化。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直接与汉朝重建的周礼服制体系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中国传统服饰被称之为“汉服”。所以,后来“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酋长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汉服的形制可分为上衣下裳制、上下连裳制(深衣制)、上下通裁制、上衣下裤制等。按其功用,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上衣下裳制:襦裙,衣裳,即上衣下裳,是汉服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款式,象法天地,是华夏最高贵的祭服、冕服、朝服的基本款式。衣包括九个部分:领、襟、袂、袪、袖、衿、带、系、衽。衣的甲骨文就是交领衣,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汉服中交领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既人道,既方与正;而袖子,其实都是圆袂,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所以,领是交领(从一开始的方形的矩领演化过来)右衽;袖是圆袂收祛,都是像一种图腾一样体现了文化的。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漫长时间里,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经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无不秀美华丽,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飞速流失,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汉服,也逐渐被许多国人遗忘。
汉服的时代已经远去许久,如今其魅力又出现在了彭城大地上,一群汉服爱好者将这个曾经远离我们视线很久的美丽汉服,又带入了大众视野中。徐州忠实的汉服粉丝很多,虽然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因为汉服,他们会经常聚在一起,尤其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里,他们会在公共场合组织别开生面的汉文化礼仪活动。
在徐州的商场,汉服与旁人相遇,微笑亮丽;在徐州的超市,汉服与水果相遇,开怀鲜艳。这种言不由衷的热爱背后更多来源于一种民族骄傲。一起带着心爱的汉服拍照吧!
汉服与徐州的故事
场景一:近些年,很多高校探索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学位服,不断引发社会关注。今年,江苏师范大学连续第三年举行研究生汉服毕业典礼。
场景二:很多小学在开学那天,着汉服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特殊的汉式传统开学典。
场景三:中秋佳节,傍晚时分,月出之时,很多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在一位女孩的引领下“焚香祭月”,借此举行成人礼。
场景四:在汉文化景区举行汉文化体验游。
场景五:举行汉文化活动。
场景六:在汉文化景区举行穿汉服植树活动······
大徐还整理出了一套从秦汉时期到民国时期汉服的风格变化图,一起来了解下:
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魏晋公元220年至420年女文青的感觉有没有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
南北朝《琅琊榜》中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该时代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至589年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
唐朝中前期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
唐朝中晚期
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
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
明朝1368年至1644年
到了明朝,汉民族服饰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国家。看看15至16世纪同时期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服饰就知道了。
清朝1644年至1911年
民 国
如今,姑娘们可以选择的服饰大为增加,但唐装汉服,却一直在服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交领
汉服中的“交领”是指左侧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自然形成领口的交叉。交领的两直线相交于衣中线左右,成对称,显示出中正气韵,代表着做人要不偏不倚。
汉服中一以贯之的“交领”传统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密不可分。同时“交领”又神似《易经》中所讲的“爻”,体现出阴阳交融,和谐统一之美。
右祍
汉服中的“右祍”指的是衣襟在胸前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呈现出“y”字型。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祍,反之称左祍。
汉服在历代款式变革中一直保持着“右祍”传统,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思想密不可分。
褒衣
汉服中的“褒衣”是指汉服衣襟十分宽松。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还在用胸甲和裙撑舒服女性身体时,宽大的汉服体现出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汉服中“褒衣”的传统显示出了汉民族心胸宽广,包容一切的泱泱之风。
广袖
汉服中的“广袖”是指汉服袖型的一个显著特点“袖宽且长,圆袂收祛”。
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广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度。汉服衣袖的标准是“圆袂收祛”,流畅的线条代表着顺遂如意,圆润和谐。
系带
汉服中的“系带”指的是汉服系在腰间的大带和长带。汉服所有的衣带都是用制作汉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汉服的衣带有两对,左侧腋下的一根衣带与右衣襟的衣带是一对打结相系。同理,右侧的腋下的衣带与左衣襟的衣带打结相系。汉服的系带不仅有实用性、装饰性,还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系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利”与“荣耀”的象征。
隐扣
汉服中的“隐扣”实际上分为“有扣”和“无扣”两种。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直接使用衣带来束缚衣襟。汉服中即使有使用扣子的情况,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是露在外面,称为“隐扣”。汉服的“隐扣”传统和中华民族的“温良恭敬,含蓄内敛”的传统文化精神一脉相承。
纹章
汉服中的“纹章”是指汉服上按照特定规则构成的彩色标志。代表有日月星辰、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等十二种固定的文饰。
汉服文化中的“纹章”充分体现了周礼“以纹为贵”为代表的汉文化信仰和习俗,另与汉人意识中的天地形象、阴阳八卦等各类文化符号密切相连。
布料
汉服布料主要有锦、绢、绫、罗、帛、布、棉、麻、纱等。汉服中,不同品类象征着不同的身份和用途。汉服不同布料的使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天、隆祖、明礼、尚义等礼节相关。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教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汉服文化是在汉民族通过儒教《十三经》、大唐《开元礼》和正史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从三皇五帝到明代这一段历史时期,汉服文化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