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扬州,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因水而生,缘水而兴,但也饱受水患之害,如何保障城市安全运行,让城市更宜居。近年来,扬州提出了“治城先治水”的理念,通过实施“不淹不涝”、“清水活水”等系统性工程,扬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扬州对西部客运枢纽附近的文昌西路进行了积水点整治,一年多以来,这段过去经常积水的道路经历住了多次暴雨考验,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作为扬州“不淹不涝”工程改造的最后一批重点积水路段,西部客运枢纽附近地势北高南低,过去遇到大雨就会出现积水,为此,市政部门通过增加收水井和出水口,加大排水管径,将水引至附近的沿山河及时排出,让这条路段告别了积水的烦恼。
包括这个积水点在内,自2011年起,扬州已累计整治城市道路积水点70个,改造升级排水管网238公里。主城区基本实现不淹不涝。在此基础上,市建设部门查遗补缺,将这项工程继续向纵深推进,实行常态长效化管理。
扬州市建设局市政设施处设施管理科负责人王捷表示,现在只要到了暴雨的时节,巡查人员都会上路对隐患进行排查并对积水点进行记录,对一些小的积水点巡查人员会立即进行改造,对一些大的、需要系统性改造的,他们就会上报到政府,列入到来年的计划中。
积水点整治解决了城市涝水“排不快”的难题,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患,实现“引得进、流得动、排得出”,扬州还于2014年启动“清水活水”工程。市民李先生家住在开发区二桥河沿岸,过去由于河水的黑臭让他们苦不堪言。去年,市开发区对这条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截污,还对两岸进行了生态修复。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的水质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水变清了。
根据“清水活水”行动计划,三年来,扬州对老城区的八条黑臭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古运河、邗沟河等六条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同时,新建改建黄金坝闸站、平山堂泵站等五个沟通节点的活水工程,实现了主城区的骨干河道活水全覆盖,古运河以西90平方公里的35条河道实现活水环绕。
扬州市建设局副局长肖波介绍,把邵伯湖的水通过古运河、邗沟河延伸到瘦西湖以后,通过平山堂泵站,把瘦西湖的水引到沿山河,这样整个西部水系全部贯通后,实现了城区的活水环绕,环境水质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扬州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通断头支河,消除黑臭河道。扬州还通过公园体系建设,让整座城市形成一张“生态海绵网”,增强城市承载力。
作为扬州的“第一人工湖”,位于西区的明月湖今年2月正式启动清淤清杂综合整治工程,这次整治采取生态清淤的方式,对明月湖底的淤泥、杂物进行清理,预计工程将在4.18前全部完成。现场施工负责人刘永林表示,这次整治第一是改变水质;第二是要增加明月湖的容量,清淤结束后,湖底将下降50至60公分。
清水绕城,活水润城。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治水理念、提升治水举措,无论是“不淹不涝”工程,还是“清水活水”工程,都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些工程使得扬州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断增强,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扬州市建设局副局长肖波表示,今后扬州将继续大力推进黑臭河道的整治,整治的范围从主城区向城市建成区扩展并且向县市区延伸。通过初步排查,全市今后3-4年要重点整治80条黑臭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