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有一种幸福叫“文化快乐”

2017年04月13日 09:03:37 | 来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钱文忠,祖籍江苏宜兴,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2007年,41岁的钱文忠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便以其相貌周正可亲、风度儒雅、机智幽默、学术深厚而名满天下。其后他推出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也畅销一时,就此钱文忠成为大众心目中的国学代言人。

  钱文忠表示,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家中藏书至少有十几万册。他认为“到现在为止没有比阅读更好更有效门槛更低的手段,也是最高贵最奢侈的一种生活方式。”

  多读书是“自虐”

  当有人问起阅读的意义时,钱文忠说:

  “读书的过程特别有意思,我们把读书当做是获得知识的手段,但是我觉得读书是一种自虐行为,因为越读越感觉是‘白读’。知识太多太多了,读的越多越发现自己懂的少,越要继续读,这就成了自虐。”

  有一种幸福叫“文化快乐”

  幸福有很多种,幸福是多元的,但钱文忠认为,有一种幸福是必须生活在一种文化的、文明的、有教养的快乐之中的。

  “不一定非要给自己限定一个星期读一本书,或者一个月读几本书。老人可以看看养生的书,孩子可以看漫画,只要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读下去就好。

  幸福绝对不是一种,幸福绝对不等同于或者不仅仅等同于财富、地位、名誉等。请大家一定要记住,有一种幸福叫‘文化快乐’!

  读书是得到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当读书不仅仅是一个考试和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读书就会让文化走向文明,我们的教育就会走向教养,所以读书可以起到重要作用。”钱文忠如是说。

  读书是生活的主要基调

  老一代学者都有超长时间持续阅读的毅力。我在这里所讲的“超长时间”可不是以小时为单位的,老一代学者的单位是“年”甚至“十年”。

  我以季羡林先生和王元化先生的读书生活为例,他们的主要时间都是花在读书上的。季羡林先生四点多就起床,几十年如一日,等人们从睡梦中醒来时,他已经读了几个小时的书了。王元化先生的作息习惯和季羡林先生不同,但保持大量的阅读则是完全一样的。

  读书帮助他们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使他们坚守住了对生活和未来的信心。

  钱文忠的书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推荐理由: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系列丛书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该书经由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涉及《百家姓》前80个姓的起源和演变、迁徙路线,还有关于各个姓的文史典故、名人轶事等等。

  幸福绝对不等同于或者不仅仅等同于财富、地位、名誉等,请大家一定要记住,有一种幸福叫‘文化快乐’!——钱文忠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