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刻之一的瓷刻——素色瓷器上,用钨钢刀或金钢石刀搂刻书、画的一种工艺品。有句话叫做“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瓷刻就属于标准的瓷器活,它讲究的是细工,对艺术和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一起来领略这门传统技艺的风采吧。
扬州市级非遗传承人陈飞今年五十二岁,出自他手的瓷刻作品件件素雅精致、栩栩如生。陈飞介绍,制作瓷刻时,由于瓷器的釉面容易开裂,力度把握非常关键,拿捏得准,就能营造出书法中的意境。为了做一块瓷板,陈飞大概用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因为作品较小,同时还要表现出虚幻的意境、书法当中的飞白,非常困难。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陈飞就跟老一辈扬州名宿学习书画及金石技艺,后来,他开始尝试进行瓷刻创作。陈飞介绍,文人有个性化的思维,为了表现文人的一些特征,于是就产生了创作这样瓷刻的想法。
陈飞没有想到,他就此便迷上了瓷刻,一发不可收拾,即便后来有了工作,每天回家也要拿着工具不停地摸索。据介绍,在瓷器上写字、作画,都需要用工具沿着笔画边缘敲打,然后在凹槽内上墨,等墨迹稍干再抹平,对艺术功底和技术的要求都极高。
陈飞表示,制作中冲刻、磨点、砂这些技法用上去以后形成作品,如果做不到胸中有绘画、书法的基础,肯定是刻不出一件好的作品。由于长期在机关上班,陈飞只能把这门技艺当做业余爱好,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瓷刻,他感叹,这一入行就做了三十多个年头,好在亲戚朋友都很喜欢他的作品,这也是他坚持瓷刻创作的动力。陈飞朋友说,能静心坐着钻研这么门技术,陈飞真的很不简单,因为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也正因为有人需要自己的作品,来自于亲朋友好友不断的鼓励,正是陈飞能够坚持下来的动力。
由于传承与产业化均有难度,现在学习瓷刻的人越来越少。陈飞希望,作为非遗文化,瓷刻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一直传续下去。
瓷刻非遗传承人陈飞表示,目前他教授了一部分徒弟,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无偿回报社会,愿意学的年轻人,他都欢迎,希望不要让瓷刻这门技艺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