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昭明太子读书台,位于南山招隐寺。相传为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读书之处。嘉靖年间重建,长方形,壁间嵌砌有明嘉靖间所镌昭明太子像、邓撰《读书台铭》,佥都御史陈察撰《重建昭明太子读书台记》及乾隆觉罗雅尔哈善书“读书台”额等。1982年公布为镇江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昭明太子,原名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祖籍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长子,母亲为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于天监元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1年去世,享年30岁,死后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主持编撰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传说萧统自幼就喜爱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到了十几岁,已经是博览群书,满腹经纶了。他在宫里什么事都不问,只知道埋头读书。在他住的宫里,光藏书就有三万卷。然而梁太子并不满足,他想出去以博览天下群书。于是他离开建康,来到了京口。他找到了远离城市的招隐山(现南山)风景区。刚进山里,他就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一眼望去,一峰靠一峰,一山连一山,山里有山,山外还有山,峰峦叠嶂,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幽静得很。他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即吩咐地方官,派遣工匠,就在这里造房砌屋,读书选文。太子刚到招隐山,山上只有几间东倒西歪的破房子,这是东晋末年音乐家戴颙在这里隐居时留下的。除了这破房子外,什么也没有,环境十分简陋。梁武帝知道后,心疼得很,就派了不少宫娥彩女、太监侍从,带着珍珠古玩和山珍海味来到招隐山。可是,昭明太子什么都不要,对派来的大臣吟起西晋诗人左思的著名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只留下八个太监,并且叫大臣回禀梁武帝只要把东宫的三万藏书运来就够了。
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卷,编集成《文选》三十卷。《昭明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昭明文选李善注六十卷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
《文选》刻印流行以后,受到所有读书人的欢迎。这本书成了后代知识分子读书学习的重要课本,影响很大。镇江昭明太子读书台是萧统成年累月读书的地方,这儿有绿竹清溪,夏天也非常凉快,是看书学习的好地方。有人给读书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
上联的“五六月”是阴历,阳历就是七八月,正是顶热的盛夏,可读书台凉爽宜人,没一点“暑气”,萧统在这儿正津津有味地读书、编《文选》。
下联是说《文选》编成、刻印、流行以后,影响之大。《文选》编成的时候,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千百年来一直受到读书人的欢迎,成了必读之书。确实是这样,《文选》编成以后,各个朝代都刻印过。解放以后,中华书局也影印了《文选》,供文学爱好者和研究看来使用。
昭明太子读书台作为一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的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昭明太子读书台揭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尊贤崇文的传统。昭明太子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激励我们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