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锡人丨唐英年:与故乡两两相望

2017年04月26日 14:08:59 | 来源:无锡观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时至今日,令无锡人颇感自豪的是,近代以来这块土地上崛起的许多望族中仍然人才辈出,这些家族和无锡城一样在代代传承中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这些名门子弟中有政治家、学术家、企业家以及艺术家等,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并不时用自己的影响力回馈故里。唐英年便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4月22日,唐英年先生回到了挂念的故乡,紧凑的行程中特地抽出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畅谈他心中的家乡情。

  1952年出生的唐英年个头高大,脸颊瘦长,目光中有种美好的祝福与憧憬,在潇洒灵动和谦抑自律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他两鬓虽有白发,但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儒雅、精神焕发,颇有江南名士风度。

  谈及对无锡的感情,唐英年说:“父母常提到家乡,提到美丽浩渺的太湖,还有那些小吃,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小时候便从长辈那里,继承了对家乡深切的怀念。”

  严家桥影像↑

  和许多无锡望族子弟一样。生于他乡、求学他乡的唐英年从未忘记自己是无锡人,唐英年曾提到一幅摆放在他办公桌上的水乡刺绣,那是他的心爱之物,他说:刺绣上的桥、河流,和我的老家无锡严家桥很像。

  这幅江南水乡的绣品一直摆放在 唐英年 办公室

  【爱国爱乡是家族基因】

  “小时候便深深感觉到,父母双亲虽然身在香港,但心却一直挂念着家乡无锡。后来,在踏上无锡的那一刻,我虽从未来过这里,但我内心的感觉却是:回家了。”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那些美味的小吃,无锡人的吴侬软语,都是唐英年关于故乡的回忆。

  位于无锡羊尖镇的严家桥古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地处锡、澄、虞交界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著名的米码头、布码头、书码头和医药码头,也是锡剧的发源地,无锡望族唐氏发迹之地。

  清末太平军时期,唐氏家族为避难从无锡迁居严家桥,在镇上开起“春源布庄”,兴建唐氏仓厅囤积粮食,开当铺,建码头,令严家桥真正繁盛起来。唐氏家族曾走出唐保谦、唐星海父子和唐骧廷、唐君远父子等商界奇才,唐家也因此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者之一。在上世纪抗战前夕,唐氏家族企业已经占到整个无锡工业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多。唐英年的父亲唐翔千,也是香港纺织界大亨。唐英年身上有祖辈的“经商基因”,活跃于政商两界。

  唐英年与父母弟妹合影。资料图片

  2004年,唐英年第一次回到故乡严家桥寻根,受到了家乡父老的热情款待。数百名村民们得知消息后,自发地走出家门到村口迎接唐英年,与他打招呼致意,丝毫没把这位远道而来的唐氏子弟当外人,这让唐英年格外感动。

  梓良桥,建于一九零四年,是唐氏后代为怀念祖居、纪念先辈而建。至今在桥墩上凿刻的白石桥联依然清晰可见。

  唐英年,爱国爱乡是唐家子弟思考问题、做出决策时的重要标准之一,已经融入唐家的基因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父唐君远担任了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很快让父亲唐翔千回大陆投资,唐家要为祖国四化做点贡献。于是,唐翔千先生在国内投资兴办了十八家公司和工厂,创下了三个“第一”:在深圳做成了第一笔补偿贸易、在新疆建成国内第一家合资经营的天山毛纺厂、在上海办起了第一家沪港合资企业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唐英年。

  位于无锡市北塘区丽新路上的丽新工房,始建于1916-1919年,是无锡现存最老的职工家舍。丽新工房由国营无锡市第三棉纺织厂前身创始人唐骧廷在建造丽华布厂后,用多余乱砖建造而成。图为丽新工房全景图。

  很小的时候,唐英年就从父母的家乡话中,知道自己是无锡人,童年时,他曾和家人一起,回上海看望他独自留在大陆的祖父。那是个两地交流并不顺畅的年代,唐英年却已深深种下了对故乡的认知、对家乡的怀念。等到成年后携妻儿回乡,故乡人们的淳朴热情更使他倍感家乡的亲切与温暖。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君远科技楼”奠基,时任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的唐英年为机电高职题词

  可以说,是父母为儿时的唐英年打开了通往故乡的第一道门,由于父亲对家乡的怀念,幼小的唐英年就在心中埋下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多年来,唐英年一直牵挂着家乡江苏的发展。他不仅多次到无锡参观交流,热心公益教育事业,以祖父、父亲的名义,在江南大学、无锡机电高职校、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设立了唐君远教育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奖励青年学生和教师。现在,基金会每年资助内地教育事业的资金都超过千万元。心系家乡的唐英年,还特别向江南大学捐赠4000万元用于培养人才。

  江南大学授予唐英年名誉博士学位

  【唐家故事也是无锡故事】

  1975年,年仅23岁的唐英年已获得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的硕士学位。当他正准备修读博士学位时,父亲致信说:“英年,与其读完博士后替人打工,我看你不如现在踏踏实实地回来给我打工吧。”那时唐英年的三个弟弟尚小,于是他遵从父命,回到香港。

  70年代香港↑

  唐英年进入公司后,一切从头做起,先学习包装,后学针织工序和技术,然后当买办,随后再管经营和销售。几年下来,他既有西方管理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此,香港唐氏家族成衣业开始了新的起飞。

  唐英年在政界与商界的成功除了自身天赋与后天努力之外,也离不开唐家世代相传融入骨血的“基因”,即唐家的家风。

  唐英年细心欣赏唐氏祠堂内的先贤墨宝

  说到这里,唐英年侃侃而谈:“唐氏子弟遍布全球,无论是工业还是金融业,都办得很成功,其重要一点就是离不开唐家的家风,唐家的家风有两点:一是唐家人非常坚持自己的理念,那就是勤奋与不断努力,并且比较低调,不去大吹大擂,只懂埋头苦干,默默耕耘,同时也不断创新;二是在事业有成后,唐家人坚持回馈社会,比如说我们十分重视教育,科教兴国。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投资教育也是我们对祖国的回报。”

  此外,唐英年认为,西方教育理念中,鼓励不因循守旧,鼓励个性和创新只得学习,教育需要认真思考怎么甄别大才,怎么发挥大才。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优化人才数量和结构,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成立教育基金,就是要能助奖励学生和老师,为教育做贡献。无锡有优良的工商业基础,锡商多靠实业起家,唐家想为有志于实体经济的青年,提供更完善,条件更优越的技术技能培训。近年来,唐英年回家乡的次数逐渐增多,而每次回来都不忘到几所学校看看,了解师生还有哪些需求。对于教育方面的公益投入,唐家树立了一个榜样。

  唐家人坚持传统理念,同时不忘创新的家族基因要从唐家的历史说起。唐家创建的无锡丽新棉纺织厂,曾名震江南,在发展早期厂里便发明了闻名海内外的“不蛀呢绒”。唐家做纺织业起步,纺织业在工业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早期起步时期,唐家在纺织科技上的创新和对海外市场的开拓都有很大成就。在纺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唐氏又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做出了转型,大力发展起电子产业,并且不断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目前,唐氏企业中新兴的电子产业所占比重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传统的纺织业,通过走智能化的道路实现了成功转型。”唐英年说。

  丽新棉纺织厂旧址

  唐英年说,唐氏企业的转型与无锡的经济转型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唐氏企业的转型可以说是无锡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唐英年认为,无锡是传统工业大市,如今正在倡导和实施的“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符合无锡的实际,也符合国家发展实体经济大战略,无疑是找准了前行的方向。

  【愿为桥梁连接锡港】

  唐英年早年服务家族企业,弃商从政后曾担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政务司司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会长。在香港的政府机构工作了20年里,唐英年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政绩,他说在接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之前,特区政府财政一度困难,赤字严重,在他上任后,经过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政策实施之后,终于扭转了局面,有良好的财政支持,特区政府才可以开展一些惠及大多数民众的公共服务,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在政商两界都大有作为的唐英年先生,谈及加强香港与家乡的联系,也有许多独到想法。

  唐英年认为,香港与无锡未来的发展可以在两个方面大有作为,一是经济方面互补发展。香港发展最好的还是金融业等高端服务业,无锡的优势在于制造业,实体经济如果没有金融业的补充发展会产生限制,金融业没有为实体经济服务那也是名不副实,有局限性,所以无锡和香港的实体经济和金融的互补发展有很大空间;另一方面是文化交流合作,无锡有很深的底蕴,惠山泥人、留青竹刻、书法绘画、陶艺等都是在国内外深受欢迎的文化产品,可以利用香港的平台,将无锡的文化底蕴更好地挖掘发展出来。香港是个国际平台,香港画廊、拍卖都做得很成功,所以这方面和无锡未来的合作发展绝对有条件成为新的亮点。

  对于即将召开的江苏发展大会,唐英年表示很早以前就曾呼吁,香港与江苏加强合作关系。香港有着资金、管理、融资、航运等方面的诸多便利条件。而江苏有着发达的制造业,在纺织、电子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双方优势互补,苏港合作大有可为。而文化方面的合作,唐英年表示,这是自己的最新的一个设想,未来会抓住契机,尽可能实现这一设想。

  现在的唐英年虽然已经从特区政府退休,但他仍热心社会事务。2015年,由他牵头创立了香港江苏社团总会,旨在扩大香港与江苏的贸易交流、加强经济合作。在社团总会运营一年多的时间里,最令唐英年感到高兴的是有了不少年轻人的加入,在他看来,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所在,培养和帮助年轻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无锡工商业基础雄厚,江苏又是制造业强省,但受制于地理空间有限,企业家如果能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发展舞台更大。”唐英年多次在公开场合建议,无锡企业应该多研究世界和国家的大形势,走出去参与全球经济竞争,走出去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开拓更大的空间。殷切期盼的背后是他回报家乡、希望家乡更美好的拳拳之心。(无锡观察记者 史春杨,摄影 卢易 实习生宝文对本文亦有贡献)

  采访结束后,唐英年欣然为“江苏发展大会·约在无锡”题词,并向家乡人民问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