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文明20条》共提出了20条文明建议,其中多数都是诸如不说脏话、不过分劝酒、吃饭不"吧唧嘴"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
25日,记者从宿迁市文明办获悉,在中央文明办日前发布的2016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度测评中,江苏省宿迁市在123个地级以上参创城市中排名第一。
2015年,宿迁跻身全国提名文明城市,并提出用3年时间以一流的城市环境、市民素质,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如今,宿迁在123个地级以上参创城市年度测评中排名第一,文明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每一位宿迁人。
宿迁市地处江苏北部,在很多江苏人的印象里,宿迁人在具备北方人的“重情守义”性格之外,生活小节上也颇为“豪爽”。为改变这一现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宿迁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多项在其时看来颇具“争议”的措施。
2015年6月4日,宿迁市召开《宿迁文明20条》新闻发布会,共提出了20条文明建议,其中多数都是诸如不说脏话、不过分劝酒、吃饭不"吧唧嘴"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
《宿迁文明20条》发布之后,迅速引发关注。在大多数市民叫好的同时,也有部分人认为是小题大做,管的太宽。有市民评论:在家吃饭“吧唧嘴”也管?政府是闲的没事干了吧?
针对争议,市委书记魏国强曾坦言,对“文明20条”,不怕有争议,越争议证明市民越关注,越容易达成共识。“文明20条”正在融入宿迁市民生活场景,引发这座城市对于文明与不文明的反思。
2016年6月1日,宿迁启动“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活动,开启宿迁城市交通文明升级模式。(警方供图)
创文办则加强了释疑工作。“一开始,我们想提出‘高上大’、朗朗上口的创文口号,但初案就被推翻了。”宿迁市创文办副主任王胜辉告诉记者,创文办一致认为需要更草根的、更接地气的“20条”。“最好能让市民一看就懂、易记易做,能在耳濡目染中感染市民。”
王胜辉介绍,《宿迁文明20条》出台后,创文办针对不同条例进行了不同的引导:有法规可依的如“不随地吐痰”、“及时清理宠物粪便”等规定,责成城管等部门加强管理,违者要进行处罚;对一些公共道德方面的如“吃饭不吧唧嘴”、“排队不插队”等条款则安排了大量志愿者进行劝导。
《宿迁文明20条》还走入校园课堂,走上街头,市民在耳濡目染中,悄然接受了这种变化。如今,《宿迁文明20条》中的“小事”,已经成为宿迁市民的共识,提起《宿迁文明20条》,市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全国那么多文明城市的创建口号中,就数宿迁最接地气。”25日下午,宿迁市民朱女士告诉记者,《宿迁文明20条》从小事说起,通俗易懂。“表面上看全是小事,但如果遵守了,那你的个人素养就提高了;个人素养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明氛围就更好了。”
王胜辉对此总结称,很多规定都是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接受到接受,逐渐地就变成一种意识,一种社会氛围。
除了《宿迁文明20条》,宿迁“机动车礼让行人”也曾引发关注。
2015年11月23日,宿迁交警微信公众号发布一条“郑重声明”:宿迁即日起严查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为。声明中,既有机动车不礼让行人酿成惨祸的实景视频,又有机动车如何礼让行人的示意图,同时还发布了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处置办法。
根据规定,宿迁将严查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行为,特别是右转弯车辆行经人行道不礼让行人行为,违者一律罚款100元、扣3分。
规定一出,不少私家车主认为太过苛刻。有车主在论坛发帖称:礼让行人是道德层面的,作硬性规定并不恰当。
宿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综合科科长高成虎告诉记者,经过交警部门的大力宣传以及司机的亲身体会,司机们对礼让行人已经越来越认可了。“车主有时也会走路的,他本身也体会到了‘礼让行人’的好处。”
私家车主刘师傅笑称,当时自己也曾在论坛上“找茬”,认为处罚“不礼让行人”不合理,“现在我很赞成,我到外地发觉自己都不会开车了,已经习惯了宿迁井然有序的交通环境。”
来自宿迁交警支队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宿迁市区行人守法率保持在95%以上,非机动车守法率达98%以上,斑马线前公交车、出租车礼让率达95%以上,私家车礼让率达90%以上。
王胜辉告诉记者,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一个周期,“2015年宿迁排名全国第二,2016年排名第一,两年的综合排名也是第一,这对宿迁既是荣誉也是鞭策,我们希望在2017年也能得到第一,从而顺利入选全国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