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通过提升植保和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补齐农业机械化的"短板",推动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记者来到扬州江都区浦头镇的王庄村。现在,这里的植保专业合作社正在用高地隙的植保机对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展开防控。和传统的人工防控方式相比,机械化的防控不仅提高了防治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降低了防控的成本。
扬州市江都区加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加迟告诉记者,他们为附近的4600多亩麦田提供植保服务,以前防治病虫害用的是担架式的植保机,往往要6个人配合,一天最多也就能防治200亩左右。现在,用这种自走式的植保机喷药,操作一台机器只要两三个人,一天的作业面积达到600亩左右;农药雾化以后,喷洒在叶子的正反面,防治效果更好;一亩地还能节省近400毫升药液。老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购机补贴,买一台自走式的植保机只要3万8千元钱,可以使用十年。
王加迟表示,“比以前传统的担架式植保机提前半个月左右的农时。按单价计算下来,防治一次节约成本23000多元钱。农业的生产必须依靠机械化。”
植保要靠机械化,粮食加工也不例外。在常州溧阳,海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米加工生产线几乎全年无休,每年加工的稻谷超过八千吨,加工一吨稻谷可以增加附加值100块钱左右。不仅如此,合作社现在还为附近的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的机械化服务,服务面积达到9600多亩。服务规模扩大了,节工省本的效应也就更明显了。
常州溧阳海斌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海斌说,“通过机械化发挥的作用,折合下来,每一亩增加效益在200元钱左右。”
据了解,截至目前,江苏省共建成51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122个示范村和303个示范片。全省的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通过发展机械化,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每亩可以节约成本270元。到2020年,全省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将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