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精神饥饿感”促使我坚持阅读

2017年05月10日 09:03:43 | 来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朱永新,作为国家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特聘“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从小便热爱读书,他认为阅读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基础。

  他是江苏大丰人,是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

  “阅读就像美食一样。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不断想吃,读了好的书,也会让你不断地去找好书读。”说起阅读,朱永新很形象地用美食打了个比方,他说,阅读会带给人喜悦感、新鲜感,这些最后都会汇聚成精神上的饥饿感,也正是有这种饥饿感作为动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两个小时,专心读书。

  阅读是最好的教育

  朱永新认为,阅读的作用很重要,学校在其中应当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学校应成为书籍的世界。学校里可以缺少很多东西,但不能没有书籍。”朱永新说,“学校教育相当于母乳,把人类的最重要的知识,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整合,让学生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但学校教育、教科书、教辅书不可能替代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就像母乳不可能伴随孩子终身。”

  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虽然成绩普普通通,但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学校教育不仅是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而且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让阅读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

  要想有时间读书,学会利用零碎时间非常重要。早晨早十分钟起床,可以挤这十分钟读书;晚上少看一会儿电视,翻几页书应该可以做到。

  不能小看这十分钟、这几页书,阅读像爬山,不怕慢,只怕站。只有多重视这短短几分钟,才可能把时间积少成多地利用起来。只有抓紧时间阅读,才可能积跬步至千里。

  朱永新从幼年开始便每天早起,多年下来养成了早晨5点半左右起床的习惯,每天早晨“多出了”两个小时读书写作、思考工作,晚上睡前也会尽可能挤出时间阅读。

  “长期以往养成了习惯,不读书就会若有所失,甚至会有‘罪恶感’。如果一段时间读书少了,我就会尽可能安排相对多一些的时间集中阅读,求得平衡。”朱永新说。

  总之,阅读贵在坚持,贵在养成习惯。当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我们就会发现,不必刻意为阅读寻找时间,阅读就在身边,时时都有阅读时间。

  阅读引导是永远需要的

  图书大厦里的茫茫书海,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选书,只是听说什么书好就去买什么书。

  针对这个问题,朱永新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很多书完全是炒作出来的,中国非常缺少负责任的书评家。美国有很多专职的以评论好书为业的职业评论家。”

  他认为,应该建立制度,今后国家图书馆应该有专职的、独立的书评员。图书推荐要有公益情怀,而不能误导公众。现在一些部门、机构推荐图书的时候还经常受到一些书报社利益关系的影响,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应该专门有人负责每年给全社会推荐最好的图书。”

  要让阅读真正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需要“立体式”的建构:国家层面的阅读立法,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培养民间力量,多方面筹措经费、基金;从家庭开始的亲子阅读,把读书的种子种植在每一个人的童年中。 

  推荐书单

  《我的阅读观》

  这本书中,朱永新从阅读对个人、对国家、对学校、对城市以及对共同阅读这五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不是在经典中存在,而是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存在。—— 朱永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