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下举案齐眉:修缮后鸿隐堂免费开放

2017年05月11日 11:35:21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东汉高士梁鸿和妻子孟光留下了著名的典故“举案齐眉”,相传他们隐居吴地之处,就在鸿山脚下的鸿隐堂。历经风霜的古建筑破损严重,去年,新吴区相关部门与鸿山街道对其组织修缮,今年初,鸿隐堂“修旧如旧”。昨天,市级文保单位鸿隐堂重新开放,供游客免费参观。 

  鸿隐堂修旧如旧 

  昨天周边的居民闻讯而来,老宅子前格外热闹。鸿隐堂位于鸿山南麓铁山岭下,相传是东汉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宅。东汉永和元年(136年)改宅为祠,山门至后堂原有四进,堂上塑有梁鸿孟光夫妻像。“鸿隐堂”三字的堂匾,是明代文徵明题写,两边柱子上刻有北宋欧阳修题写的抱柱联:“隐德著句吴,千古溪山成胜地;名贤遗大汉,一室琴书乐性天。” 

  人们知道梁鸿,大多是由于“举案齐眉”的典故。据说,梁鸿携妻子孟光来到吴地隐居后,布衣荆钗,清俭而居。白天,梁鸿为富人家舂米,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孟光已为他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孟光每次给梁鸿送上饭菜时,都不抬头直视,而是半曲着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给梁鸿吃,梁鸿也是双手接过。后来,人们就用“举案齐眉”形容夫妻间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因泰伯安葬于此,鸿山曾叫做古皇山,唐永徽元年(650年),为纪念梁鸿的功绩,古皇山更名为鸿山。鸿隐堂在此几经更迭,屡兴屡废。1989年,鸿隐堂大修。2003年,鸿隐堂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去年,鸿山街道出资对鸿隐堂进行修缮,尊重原貌,修旧如旧,于今年初通过市文化遗产部门验收。记者在现场看到,鸿隐堂现为殿堂两进,山门一座,东西有侧厢。大殿上供奉着泥塑大师柳家奎重塑的梁鸿孟光夫妻塑像。 

  十八景邀你来赏 

  启用仪式上,鸿山街道精心策划的“举案齐眉 齐家助廉”家庭文化展一并展出。工作人员选取了古人家规、家训中的清廉家风,全国廉政模范代表,以及教子有方、孝老爱亲、夫妻和睦的鸿山最美家庭,把古今楷模与身边的故事印在展板上供游人观看。活动中,群文团队带来的锡剧表演《鸿山十八景》 让人大开眼界,原来,背靠青山,风景宜人的鸿隐堂,只是这十八景之一。 

  3200多年前,泰伯奔吴,定都梅里,历史悠久的鸿山自古就有“鸿山十八景”,明朝有诗为证。鸿山街道把鸿山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梳理与修复,向社会发布了“鸿山十八景”。在鸿隐堂附近,就有鸿泉井、读书处、涤砚池三处小景。鸿泉井在鸿隐堂前的天井中,相传梁鸿孟光隐居此地后,带领乡民开垦荒田,凿泉引水灌溉,此泉便得名鸿泉。鸿隐堂的后殿即读书处,是梁鸿读书的地方。涤砚池在鸿隐堂山门外,相传是梁鸿洗涤笔砚的地方。 

  鸿山街道工作人员介绍,鸿隐堂周围遗迹甚多,有洗心轩、试剑石、望天台、梁鸿墓等。而“鸿山十八景”除天然景色外,大都是泰伯与梁鸿的遗迹,民间传说甚多。据了解,除了泰伯墓外,包括鸿隐堂以及白鹤亭、月影石、朱砂潭等其余十七景,全部在鸿山山道上,有的景点隐蔽,但如今每处景点旁,都竖起了统一规格的介绍牌,让人一目了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