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企业家家族传承为主题的扬子江国际论坛在江阴举行,来自美国、瑞士、卢森堡等地的企业家及“家族办公室”机构成员,与江阴、南京等地的企业家共同探讨家族传承的许多问题。
在得知论坛召开的消息后,一百多位无锡企业家踊跃报名,来到江阴参会,甚至超过了组委会所预计的人数。“接班是每个企业家都关注的问题,也很想知道老外们怎么处理这些事儿。”一位特意赶来参会的山东企业家表示。
家族传承是否是企业传承的唯一答案?面对子女不愿意接班、家族财富传承、经理人经营企业的种种困惑和难题,“老外们”和国内的企业家们各有何妙招?中外企业家的对话也许会给无锡企业家一些启示。
传承成难题?中外企业家都曾遭遇
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的40%是家族企业。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表明,真正从一代传到二代的家族企业不到20%,88%的没能传到第三代,第四代以后还在经营的只有3%。对全世界的企业家来说,如何让家族企业顺利传承,都是个难题。
“企业家们遇到的家族传承难题是相似的,家族财富很难传递到第三代。”来自卢森堡的企业家马克(MarcFarror)说,有些孩子只想花钱,根本不想思考企业经营的事宜。尤其在家族扩大之后,内部缺少沟通的问题也会更加严重。马克所在的卢森堡资本公司负责为企业家提供管理方案,因不能有效管理而难以传承的家庭在卢森堡也并不少见。
实际上,中国企业家的家族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英国咨询机构ScopioPartnership的合伙人赛巴斯蒂安(Secbastian Dovey)在做《崛起于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家》的演讲中指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全球的资金、人才逐渐向中国汇集,根据该机构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的创新能力与德国并列世界第二,获取资金的能力也排在第二;目前中国的企业家以36岁到55岁为主,中国企业家如何对自己的家族财富进行分配、管理、传承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家族传承,不是企业传承的唯一答案
在面对家族传承时,不同国家的企业家都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沟通、爱与平等。”瑞士家族企业Duxiana的第四代传人奥斯卡给出的答案颇像心灵鸡汤,不过在他看来,家族间的传承一定会涉及到很多利益的问题,处理理性和感性的问题、合理的分配靠的是家人间和谐平等的关系。“我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父亲从未要求我接班,反而让我去尝试不同的事情。”奥斯卡说,在做了服务生、清洁工等多种职业之后,选择回家,家族中四位成员共同管理企业,承担责任。
不过,家族传承并不是唯一的企业传承方式。“我有五个兄弟姐妹,没有一个在我企业里上班的!”成立三十多年的上市公司万顺机电集团目前已有十多家分公司、业务分部广泛,不过董事长周善红依赖的是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会根据企业战略的变化,应聘不同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周善红认为,家族人员参与企业,麻烦大于帮助,自己的亲戚如果想进入企业,也必须通过应聘,从基层做起。这些年,万顺集团在慈善事业上投入了超过三千万元,但周善红在女儿结婚时,却只赠送了一套南京市中心的普通住宅。“真爱孩子就必须对他们吝啬,激发他们的潜力!”
民企传承,得依赖现代的管理科学
实际上,根据ScopioPartnership 的统计数据,中国有56%的企业家不希望亲属涉足,在德国、瑞士、美国,这一数据分别为50%、33%和44%;有趣的是,土耳其、巴西、波兰等国家,没有企业家不愿意亲属进入企业。
与中国相比,美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加完善,很多家族的传承依赖的是“家族办公室”的帮助,这类机构提供财富和管理的方案。荣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荣海兰认为自家传承的有序、成熟正依赖于科学的管理方法,也让家族成员有更多机会去选择自家未来的道路。
在当天的交流会上,有来自香港、上海、以色列、英国等地的“家族办公室”机构、信托公司和律师来到现场,为企业家们提供更多的传承的解决方案。“传承也需要现代的管理理念。”荣海兰表示。顺利接班的法尔胜泓晟集团董事长周江也表示,未来将完善法人治理制度,而不是简单将企业交给儿子。
观点碰撞
传承不是把现成的物质、财富传递到下一代手中,而是精神和世界观的塑造,要让他们流汗,流泪!——周善红 万顺机电集团民营企业虽然看似是资产分离,但企业的资产并不是企业家个人的,我们是资产的管理者,不是资产的拥有者,如何把资产管理好、运行好,并传递给下一代,才是传承的意义。我的儿子接手的不是企业,而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目前我们两人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共同管理。
——薛洪权 江阴市洪腾机械有限公司
以色列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到了第一代企业家交班的关键时刻。犹太民族也有吃苦的精神、愿意以创新去拼搏。对接班的孩子,以色列多数企业家多数不做“suger dad”(宠爱孩子的父亲),而是让孩子们同时在企业中经受锻炼,合格后才能取得接班的资格。
——GalDymantPitango风险资本
经验
分享
周立宸:不惧挑战,以实力证明自己
“我父亲就是我的领导。”海澜集团总裁周立宸说,与父亲沟通、交流就像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他做好调研、提出方案之后,经过父亲的同意,再做出决策。长辈的包容、开明很重要,周建平能以包容的心态,放手让他“冲”也有助于他工作的积极性。
接手600亿元的海澜之家,周立宸的信心大于压力。在刚进入海澜之家时,曾有一个300万元的男装羽绒服项目,周建平公开“招标”,称谁能做到600万元就交给谁做。周立宸勇敢接手,并超额完成任务。“接班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于自己能不能把事情做好,仅此而已。”
周江:理解重于一切
2008年,周建松把法尔胜交给了周江,只说了一句“一个楼里面不能有两个声音,希望你做好这个事情。”突然接班的周江颇为茫然,“我手里除了跟他的简短交流,就只有一个四十年不到的法尔胜的大事件。”周江说,他几乎能把所有发生的事情倒背如流,通过一年多的研究,他了解了法尔胜的拼搏历程、如何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以及分辨正确与否。而这样的理解和研究对他帮助良多。
“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付出了心血、汗水,我首先要继承的是企业的精神,和企业的创新文化。”周江说,想把企业传承百年,应向西方国家学习,依靠完善的法人制度和整体战略的传承,他并不强求下一辈一定要接棒。
黄丽泰:放手让她走弯路
江苏利安达集团的“母女档”接棒并不常见,黄丽泰不仅是江苏省人大代表,也多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杰出女企业家”等荣誉。女儿赵文碧也继承了她的精神,顺利接手企业的业务。
虽然只有一个独生女儿,但黄丽泰从未要求女儿继承企业。“我们两人就像是朋友,我做的决定妈妈都支持。”听到赵文碧的话,黄丽泰表示,自己从不阻拦女儿的决定,而是放手让她尝试。“孩子们适当地走一些弯路是必要的,阻拦没有用。”黄丽泰说,女儿在刚毕业时从事了金融行业,她虽然认为企业家还是应该扎根实体经济,不过并未阻拦。而女儿在尝试了一年多之后,也毅然决定回归实体。“钱有的时候会帮助人,有时候也会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如何让下一代学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是重要的。”赵文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