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有个拈花湾,原名耿湾,引用“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更名。这里有五个湖湾,恰如一朵荷花的五片花瓣,展开在太湖边上。
深庭长日静
走进拈花湾,会发现无论是庭院布局还是建筑质量,都很华丽。
但它并非温柔富贵乡,唐宋风味的屋檐是典雅的黑褐色,篱笆闲静,苔藓绿浓,石径婉转,清寂的枯山水景观给人的都是一种出世、自在的遐想。一道饰瓦的古老土墙更是把人引入村庄深处的感觉——人对美的认识总是有差别的,夏目漱石曾让儿子打扫秋天的庭院,儿子扫了一遍,他说不行,连续又打扫了几遍,已经一尘不染了,夏目漱石还是摇头,儿子问打扫庭院之“法”,夏目走进院里,把树上的叶子摇下了很多,没说话,让儿子望向院里。夯土墙的道理也是类似。
拈花湾的主入口是云门谷,管理中心和游客中心都在这里。站在一座小桥上,能看到地下室的天井里细腻精致的小庭院,这是下沉式庭院,令地下空间一样通透、一样能从山石绿植里体悟“放下”。
随意地走动,触目都是精心构造的美景,一弯水,一个小沙弥像,一道竹篱笆墙,满眼都是高低错落的草木花柳、白沙绿水,“深庭长日静”。当路似乎走不通的时候,一偏身,波光漠漠的太湖突然出现在了面前。
精美如幻的拈花小镇,是灵山20年发展的结果。2012年,灵山被定为三年一届的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每隔三年,这里都会高僧、高朋云集。
拈花小镇并非普通的住宿、度假村,而是一个以禅意生活为主题的概念社区——建筑景观、庭院景观、大禅堂、行禅谷、创意市集、茶道花道香道工作室、吃住玩、剧场,并衔接各种与禅修相关的主题活动……
占地1600多亩,其中300亩湿地,建成后有81家零售店,56个餐厅……总造价60亿。加上拈花湾位于灵山和太湖之间,比大观园还要大观园。
会呼吸的建筑
“会呼吸的建筑”,是拈花湾对建筑的诉求。所以这里能看到大量树皮、茅草、竹子等建筑材料。无锡盛产竹子,就此取材的建筑材料给人地气之感。
地面上有大量的苔藓等地被类植物,分布于庭院、池边、树下,在酷热的天气里还是非常鲜绿活泼、幽静清心。
散落在庭院里有各种景观小品,石灯、小沙弥像等,都来自巴厘岛。巴厘岛的石像材料是火山岩,它能很快地稳定地长出青苔。
胥山大禅堂是拈花湾建筑里的重头戏,它的设计者是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日本设计师——隈研吾。隈研吾对于建造这座大禅堂非常有兴趣,他的建筑理念就是“融于自然中的建筑”、“负建筑”、“使建筑消失”。大禅堂所在的“自然”是胥山,太湖中一座半岛,几乎位于五瓣莲花的中间。
这座将要建造的大禅堂,被称为“色空奇观大禅堂”:山体上挖空做出空间、单架圆顶结构、可容纳千人同时坐禅、配合如雾如电的多媒体系统,空石为厅,连水为堂,幻影交织。
为世界佛教论坛建造的主题酒店是半圆形围合设计,设计理念来自道家的“抱缺”哲理,寓意“人生不会太满”。拈花湾小镇还有地下室形式的禅修室,但都是高采光设计,便于秘密的静修。
拈花处处禅
拈花湾视所有的建筑、设施、景观,都是“禅的媒介”,由此创造了“媒介型建筑”和“媒介型景观”。这里所有的事物都没什么规定性,没知识性意义,而只是一种方便或假设。
与此呼应,拈花湾的命名系统与一般的景区大为不同,既不解说,也不导示什么。比如这里的客栈大都从公案中取名:棒喝、吃茶去、一尺荷叶、芦花宿、云半间等。
云半间来自“我住半间云半间”的诗句,它是这里唯一的青年旅社,装修非常现代,按床位价格很低廉。
香月花街是创意市集一条街,不止于旅游商品的贩卖,而是一个文创中心。玻璃工坊、敬云堂等工作室在业界已经广有名气,惠山泥人等还可令游客参与DIY。拈花湾团队曾去日本、中国台湾等地招商,于是有了花道、茶道、香道的工作室。
台湾的招商很有成果,《流行花园》中扮演道明寺管家的刘尔金携太太来这里开了一家自助瘦身火锅店“健康煮”。香月花街上还有一座特殊的建筑“公案馆”,将公案中的道具,钵、茶、书、画,乃至狗子、野狐等,转化为智慧生活。穿行在千年的历代公案里,体悟高僧之间的对话,是来访者不可多得的体验。
拈花湾还设计了各型各色的品牌活动,比如早晨的“扫心地”、晚上抄经、拈花大巡游、放灯、法师带领去鹿眠谷经行——已专门辟出适合经行的步道,来者将戴上斗笠,走在四周都是溪水、树木、鸟鸣的山路上,至深谷深处,还有一座“禅房花木深”的禅房。
穿一身禅服,吃一顿禅餐,写一段经文,喝一杯禅茶,走一段禅径,买一夜禅梦,这是无锡拈花湾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