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发现对偏头痛发病起着关键作用的蛋白酶,使得预防治愈世界医疗难题偏头痛有了新突破;与美国老牌建筑公司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纤维增强型混凝土,有效改善传统混凝土材料功能性不足,还减少了重量和成本;与本地新能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可持续透水铺装路面系统,助力苏州海绵城市建设……多年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利用全球范围高端人才资源的优势,将人才、技术、企业合成一股“聚心力”,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科研创新生态圈亦日趋成熟。
千名人才87%来自海外
众多科研项目出成果
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深受慢性疾病偏头痛的困扰,而对该疾病的有效治疗却迟迟未有突破。西浦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卜凡在导师王旻艳指导下,在偏头痛研究领域有了突破性发现,使得从根本上预防偏头痛发作有了新希望。卜凡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以前未知的偏头痛发病机制,他发现了脑细胞内的“肉瘤家族蛋白激酶”在偏头痛发作的起始和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成果已得到世界各地诸多杰出科学家的认可,今年卜凡还获得了国际头痛学会(IHS)针对具有7年以下博士后经历初级研究工作者的基金资助。“目前,我们正与世界各地的学者和研究中心开展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入,以便与企业合作进行靶向药物的研发。”王旻艳说。
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由中英百年名校——英国利物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手打造的国际化综合性大学。西浦从创设初就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优质人才资源。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给了记者一个数据,西浦所有的师资均是全球招聘,近千名的师资人才中87%以上是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海外高端人才。“正是这支国际化的高层创新人才队伍,整合形成了一张世界科技资源和参与国际创新合作的网络,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苏州本土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席酉民说。
着眼苏州当地,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成功研发影像识别系统,助力本地公安提升侦破案件的效率;可持续材料和环境研究院与当地新能源公司协作,研究开发新建筑材料,可有效治理城市洪涝;数量金融研究院正准备与园区合作,建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综合智库…… 西浦一系列研究正积极与地方经济社会对接,为苏州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政校共建创新平台
创新生态圈渐成熟
为进一步对接苏州当地经济转型发展,2015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与西浦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建设西浦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并将其纳入苏州工业园区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据西浦科研办公室主任徐德昌介绍,该创新平台包括生物制药科学研究院、工业设计和3D打印研究院、可持续材料和环境研究院、大数据分析研究院、城镇化研究院、老龄化社会研究院、智慧与绿色城市研究院、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数量金融研究院、经济一体化研究院、卓越运营和供应链研究院11个研究院、1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及1个国际创新港,全力支持苏州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可以看到,我们研究院的研究领域覆盖了苏州生物医药、新材料、云计算和金融等战略新兴产业、经济增长点以及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热点领域,”徐德昌说,“还有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创新港做配套,为创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支撑服务,为苏州及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如今,全球知名科技孵化器PNP正式落子苏州,与西浦的大数据云计算紧密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力将园区打造成为第二个硅谷;不久前,学校土木工程系吸引了美国一家百年建筑公司出资设立科研中心、捐资设立教授席位,既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又为研究成果的市场化找到了出口,等等。
不仅如此,还有千万学子从五湖四海会聚到西浦求学,毕业后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之后大部分都回到祖国,在园区、在苏州、在长三角等地区的各大知名企业里,点燃奉献着自己的聪慧与才智。“西浦就是融学习科研、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大森林’,环境好了,自然会吸引到学生、人才、科研、投资、国际伙伴等一系列深厚资源的到来,这将使得西浦真正成为苏州的‘创新发动机’。”席酉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