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强化引导培育,推动规模提升,建设一批在全省、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基地,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引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新能源。围绕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重点发展光伏光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风能和生物质能装备制造等。重点做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沛县、丰县等产业集群,打造以光伏光电为代表的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二)高端装备。以“精准化、智能化、集成化”为方向,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高档伺服系统、高端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远程有线诊断等智能装备,挖掘机、盾构机、超大吨位汽车起重机等专用特色装备,加快国际领先的安全科技装备研发及产业化进程。重点做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泉山经济开发区等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基地。
(三)新材料。以“先进性、高性能、广覆盖”为方向,围绕硅基、碳基、铁基等领域,着力突破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半导体晶硅材料、功能复合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重点做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邳州市、新沂市等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四)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以“提升创新能力、做大产业规模”为方向,重点发展化学新药、生物技术、新型中药等,建设医药商贸交易平台。重点做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新沂市等产业集群,打造国内重要的新医药、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
(五)节能环保。以“绿色、低碳、循环、高效”为方向,重点发展节能技术与产品、环保产品与装备、城市矿产与绿色再制造、节能环保服务等。重点做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邳州市等产业集群。
(六)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网络化、前瞻性”为方向,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新一代信息网络、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大数据、制造物联设备、仪器仪表和检测设备、新型工业传感器、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等。重点做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泉山区等产业集群。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积极应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制造业装备由机械化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进节能减排、兼并重组、质量品牌建设,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拓展先进产能发展空间。
(一)装备制造。以“国际化、高端化”为方向,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用机械、农用机械、专用车辆等整机(车)制造,控制系统、液压缸、驱动桥、减速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生产。重点做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贾汪区等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
(二)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以“品牌化、特色化”为方向,重点发展功能性食品、粮油畜禽精加工、烟酒饮料等食品加工业,纤维制造加工、棉纺成衣、皮革皮具等纺织服装业,高品质模板、定制家具、生态板材等木制品与木结构行业。重点做强铜山烟酒饮料粮油精深加工、邳州木制品与木结构、丰县果蔬加工、沛县畜禽加工、新沂油脂加工及睢宁纺织服装、贾汪木制家具等产业,打造国内重要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三)煤盐化工。以“链条化、精细化”为方向,重点发展制盐、氯碱、纯碱等盐化工,煤焦化、气化、液化等煤化工,磷化工、涂料、助剂等精细化工,化肥、农药、新兴制剂等农用化工。重点做强邳州煤化工、新沂精细化工、丰县煤盐化工等产业集群,打造全省重要的特色化工产业基地。
(四)绿色冶金。以“精深化、集约化”为方向,重点发展特殊用钢、新型建筑用钢、合金钢、球墨铸件、精密铸造等黑色金属加工,铝合金、铝型材、稀土材料等有色金属加工。重点做强铜山、贾汪、沛县、新沂等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的铸管基地和区域性绿色冶金基地。
(五)煤电能源。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方向,重点发展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热电冷三联供、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天然气规模化应用等。重点做强沛县、铜山区、贾汪区等产业集群,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六)建筑建材。以“集聚化、基地化”为方向,依托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商品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网架结构、防水材料、建筑部品等。重点做强铜山区、贾汪区等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的网架基地和区域性绿色建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