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郭沫若和郑伯奇同游镇江焦山。焦山屹立江中,雄奇峻拔。郭一进山门,见石壁上刻有“中流砥柱”、“海不扬波”、“龙飞凤舞”等字样,不禁出口赞道:“以这十二字来形容此山形势,真是贴切生动。名山佳字,互为辉映啊!”
郭、郑二人拾级而上,来到三诏洞。相传东汉高士焦光隐居与此,皇帝曾三下诏书要他出山辅政,焦光拒不应诏。郭沫若对焦光坐像深深地鞠了一躬。
来到山腰别峰庵郑板桥读书处,郭沫若见到当年板桥所书的两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和“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书法古朴俊雅,行笔潇洒奔逸,苍劲雄健,连说:“好对联,好字!”郑伯奇笑道:“你夸他,连我这姓郑的脸上也增光了。”这时郭沫若技痒难耐,即向庵内和尚索取纸笔,挥毫题了郑板桥七绝一首赠与寺僧留恋,使人们不胜惊喜。诗曰:
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
画来出纸飞腾上,欲向天边扫暮霞。
接着,郭沫若观赏了天下名碑《瘗鹤铭》,说道:“从字体上,既有真书的形,又保留了隶书的基本笔法,反映了隶书向真书过渡的痕迹。所以宋人称他为‘大字之祖’,黄庭坚称赞为‘大字无过瘗鹤铭’今日了却生平夙愿,不枉焦山此游。”
郭、郑到定慧寺拜访方丈。大和尚拿出茶点招待客人,又派了一个小和尚领他们到各庵里观赏寺室。方丈对小和尚说道:“你要好生照顾先生们。”小和尚会意地点了点头,热情地领着郭、郑二人到寺中各处观览,甚为殷勤。郭沫若和郑伯奇在水晶庵观看了西汉定陶鼎,在海若庵观看了周鼎和唐刻道德经幢。此三祥和《瘗鹤铭》一起,被称为“焦山四古”。又在自然庵观看了伏波铜鼓和水浒一百零八将像。每到一处,他们都付给庵里的僧人施舍费两元。郭沫若为了一饱眼福和增长文物知识,还到玉峰庵、海云庵、香林庵观看了杨继盛、文天祥、岳飞的墨迹和唐伯虎的画,康有为的手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