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完善农村金融投入机制,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初步建立了广覆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200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2001年,我省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联社,对辖内法人单位履行指导、服务、协调和行业管理职能。至2016年末,全省农信系统各项贷款余额11687.9亿元,贷款总量、增量在全省银行业中居于前列。至2016年上半年,全省6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均已改制为农商行。
二是持续推进全省农业保险工作。自2004年开展试点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政策性农业保险“联办共保”模式,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共担风险、分担保费,有效发挥了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优势和保险公司的专业优势。至2016年末,全省已开办农业保险险种51个,主要种植业保险覆盖面接近90%。2016年,全省农险保费收入34.94亿元,为参保农户供了777亿元风险保障,支付赔款23.5亿元。2017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推动农业保险迈上新台阶的指导意见》(苏政办发〔2017〕1号),提出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推动农业保险保障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延伸。
三是稳妥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2015年,省金融办、省委农工办、省农委、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实施意见》。至2016年末,全省共有37个县(市、区)开展了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余额16.4亿元;10个县(市、区)探索开展了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余额15.5亿元。
四是规范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2007年底,我省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开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主要面向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县域小微企业等农村小型经济组织提供小额信贷服务。至2016年末,全省共有农村小额贷款公司436家,贷款余额614亿元,近6成的贷款投向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