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智深:“现在正是回报家乡的时候”

2017年05月23日 10:20:28 | 来源:京江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未来镇江的发展还是要着眼在“高端”。镇江的发展要抓住“产业链”这个关键,围绕“高”字做文章,坚持产业为主、创新驱动的发展导向,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道路。——吴智深

  “我出生在原来的丹徒县石马乡,在那里读了小学和中学。”吴智深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年少时的经历。他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镇江人,从镇江走出去,2009年又全身回归祖国,“而现在正是回报家乡的时候”。

  他是地地道道的镇江人

  面容白皙,身材高而清瘦,灰色衬衣、同色系领带、深色西服,着装一丝不苟。初见吴智深,他的学者气息就让人印象深刻。眼前的吴智深有着多重身份,他是东南大学教授、校长特别助理;他是日本茨城大学教授;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他还是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基础设施协会(ISHMII)会长、玄武岩纤维生产及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不管有多少身份,一句“我是地地道道的镇江人”,一下子就表达了他对于家乡最深切的情感。吴智深说,他家原来住在金山脚下,因为特殊的原因,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大部分都是在原来的丹徒县石马乡度过的,从小天资聪慧的他在学业上没有遇到过太大的困难。

  “不过,我的求学之路还是差点出了意外的。”吴智深说,父亲是老苏州大学毕业生,虽然他在石马中学成绩数一数二,不过父亲还是感到担忧,为此在高考前三个月,他来到当时教学质量较高的谏壁中学“游学”。结果第一次模拟考试就让吴智深傻了眼,一直成绩优异的他在模考中仅排在中下游。“很感谢当时的任课老师,他们都对我很有信心,经常鼓励我。”吴智深说。最终,他在1979年以谏壁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读书。

  回归祖国,助推我国高技术纤维产业发展

  1986年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硕士毕业后,吴智深留学日本、美国。在海外发展二十多年,他成绩骄人,掌握纤维复合材料、先进传感、智能材料与结构等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并于2002年起任日本国立茨城大学教授,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然而国外优厚的工作环境、国际知名的学术地位及各种殊荣没有让他忘记报效祖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积极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及相关企业开展合作,把多项国外先进技术如碳纤维增强结构新技术引入国内。

  “基础新材料对国民经济方方面面影响很大,这也是我国一直以来的薄弱之处。”这也成为他回归祖国的“动机”之一。

  不过,面对回国后重点研发哪一类新材料,他犹豫了。当时,高技术纤维是我国新材料发展的“软肋”,吴智深认为,要力争改变这一局面,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继续做“老本行”,即国家战略需求和重点支持发展的碳纤维,争取早日打破美、日等的领先地位,在这一领域,他在国际上已进入翘楚行列;另一条路是寻找一项更适合我国高技术纤维发展的项目。吴智深开始聚焦玄武岩纤维,因为他认为,另辟蹊径抢占全球市场,将有力助推我国高技术纤维产业的发展。

  如今,他在玄武岩纤维稳定化、高端化和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果,是相关领域国际开拓领军人之一。

  现在正是回报家乡的时候

  位于镇江新区的绿材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登记成立,是吴智深在镇江的项目。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玄武岩纤维制品、复合材料及其他新材料和测量设备的研发等,与东南大学有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在“全身回归”祖国之后,吴智深认为,“现在正是回报家乡的时候”。

  “老父亲依然住在镇江山门口,如今我主要精力在国内,有时也去日本处理一些工作,即使忙碌,只要有机会就会回来看父亲。”吴智深说,促成他在家乡投资的,正是父亲的一句话。

  “父亲说,‘你很忙,我相信你对世界有贡献,对中国也有贡献,不过,你对家乡的贡献在哪里呢?’”正是这句话,让吴智深决定把一部分研究成果转到家乡。

  “历史上,镇江就是个既霸气又包容的城市,这几年,镇江的变化很大,未来镇江的发展还是要着眼在‘高端’。”吴智深认为,镇江的发展还是要抓住“产业链”这个关键,围绕“高”字做文章,坚持产业为主、创新驱动的发展导向,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道路。让他高兴的是,他在新材料的研究领域与镇江的产业定位有“共振”之处。

  “能够在支持家乡发展中发挥作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是吴智深对家乡镇江的深情表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