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孟夏,繁花似锦;姑苏五月,群贤毕至。
就在这万物荣生的时节,一场以乡情为纽带、以发展为主题的盛会,将海内外江苏人的情感前所未有地凝聚在了一起。而苏州,也在这一刻,迎来了众多奋斗在外、一朝回乡的游子。
5月20日,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在南京盛大开幕,全球各地的江苏名流贤士会聚至此,共赴一场乡愁之旅、发展之约。
江苏发展大会南京主会场——江苏大剧院。
“江苏人是江苏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是江苏最靓丽的一张名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强在大会主旨演讲中指出,“约在江苏,共筑梦想”,就是要搭建平台,汇成一个共同的朋友圈,更好地为江苏发展聚心聚力聚智。
江苏发展大会开幕式现场。
就在南京主会场的活动结束后,来自苏州的嘉宾继续踏上了返乡之路。而为了迎接海内外乡贤的归来,苏州精心设计了“2+5+1+2”的考察和活动方案,安排了工商、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多条线路,邀嘉宾共叙乡情谋发展,同绘“姑苏繁华图”。
一抹乡愁,在此安放
鸿雁归巢,游子归心。
“父老乡亲们,我回家了!”在江苏发展大会上,亚投行行长金立群的一句深情告白,触动了在场众多游子的心弦。出生常熟、从小喝长江水长大的金立群说,常年奔波在外,但从未忘记家乡。他慨叹,没有家乡的哺育,人生轨迹可能会重新划定。
金立群在接受苏报融媒记者采访。
“最想吃的就是父亲惦记的家乡菜”,在吴门人家的饭桌旁,同父亲贝聿铭大师一同设计建造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贝建中,品尝到了父亲念念不忘的家乡菜。从碧螺虾仁、酱汁肉到鸡头米、豆腐花,一桌苏帮传统菜,让贝建中赞叹吃到了“最好吃的晚餐”。
贝建中在父亲贝聿铭亲笔写下的“天珍海味”书法作品前留影。
“欢迎回家!”在返乡嘉宾的招待晚宴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在致辞中动情地说,在座的很多朋友对苏州并不陌生,也在这里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和美好的回忆。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致辞。
是的,短短一天的参观考察,一路乡音入耳,乡情动心,抚今追昔,感念至深。
从时鲜甘甜的白沙枇杷,到舌尖难忘的“苏州一碗面”;从记录青葱岁月的苏州中学,到展示中西办学风采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从盘门古城墙、环古城风貌带,到金鸡湖创业长廊、高新区科技城……一路寻访,一路听闻,一路触摸,返乡的嘉宾们,看到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苏州,这里既是一块可以安放乡愁的故土,也是一片适合创新创业的热土。
嘉宾们在苏博边参观边拿相机、手机拍摄记录,感受家乡的美、
一个平台,横空出世
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吸引了海内外媒体非同寻常的关注,因为其开创了一个聚焦发展的全新平台,令世人刮目相看。
在这里,乡情得以回归,令血脉相连、拼搏四海的姑苏游子,回归故里;在这里,更是实现了力量的集结,驰骋各界、蜚声内外的江苏英杰,身携远见与智识,精诚相聚。
这个平台,不追求有多少项目签约,看中的是如何将人才的创造力释放出来并持续发挥效用。大会自去年底开始策划,今年2月启动筹备。邀请对象为江苏籍和在江苏学习、工作过的各领域知名人士,以及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获得江苏荣誉公民、江苏友谊奖的外籍人士。
大会每2至3年举办一次,实行短期集中活动与长期常态活跃相结合,以“永不落幕”为目标,闭会期间仍然会开展经常性、专业性的交流对接活动,为海内外各领域江苏人提供服务,共谋发展合作,实现创新共享。
作为江苏发展大会的一个重要组成,苏州全力以赴,全情投入,积极参与到大会各项目、各环节的活动中。
在上海浦东机场里,苏州设立了“人间天堂,自在苏州”主题展,用独特的“苏式生活”空间,迎接海内外江苏儿女“回家”;
在江苏特色产品展上,苏州拿出苏绣、桃花坞木版年画、宋锦织造、缂丝技艺等一批国家级非遗作品,以及新型平板显示、智能装备、纳米技术等苏州创新产业核心技术产品,用“苏州元素”为大会添彩;
5月19日上午,苏报融媒9名记者出征赴宁报道大会盛况。
在大会召开、乡贤回家期间,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和苏州广电等本土主流媒体,更是锐意创新,纸媒特刊、视频直播、微博微信、H5推送……以融媒体的全新机制和创意形式,及时鲜活地记录传播江苏发展大会的苏州盛况。
苏报集团展板现身嘉宾驻地。
全新的平台,横空出世;全新的苏州,震撼乡贤。
祖籍苏州、出生在香港的费志恩,如今担任一家国际知名投资公司的投资总监。他说:“从香港来看苏州,看到的是一个高速奔跑、不断进步的苏州,从投资人的眼光来看,苏州无疑是中国发展版图上的那一抹亮色。”他透露,自己最看好的是苏州的人才优势。他说,这些年苏州发展会聚大量人才,金融产业进步迅速。
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卢坤平,早年曾在苏州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此次回来,在考察了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后,十分惊喜,当即与苏州生物纳米园的招商人员对接起来,考虑在苏州尝试将一种抗肿瘤的小分子药物产业转化。
卢坤平(右)在参观途中向苏州生物纳米园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
“在银行业几十年,我很清楚,小微企业、传统产业的发展难度最大。他们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转型升级谈何容易。”上海江苏商会会长黄志伟此次回乡,也是现场支招,认为除了腾笼换凤,这类企业还有一条出路——“走出去”。据透露,作为响应中央“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实践,由上海江苏商会牵头,苏高新、江苏海外企业集团等多家苏商企业共同出资入股的中华大盛银行将于今年8月在坦桑尼亚开业,届时中华大盛银行将全力为苏企“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
黄志伟。
一句句乡音回荡,一束束智慧火花碰撞,一条条合作渠道开通……无形之中,江苏发展大会的苏州场景,已经在诠释着这个“不以招商引资为主要需求”的平台,如何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建平台、开言路、引智力,追求着一种长远而可持续的综合效应。
一种趋势,催人奋进
其实,透过此次江苏发展大会,敏锐的观察者已经洞悉到,在多个省市纷纷打造乡贤“朋友圈”的背后,是长三角转型升级步入新阶段的态势日益清晰,而其突出特点,就是各地不仅有着招引资本的需求,更有着对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渴求。
包括苏州在内的江苏全省,同样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在爬坡过坎的同时,也经受着调整的阵痛,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资源环境约束和能源消耗等诸多挑战。如何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凤凰涅槃,如何实现“两聚一高”创新发展的奋斗目标,根本上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而这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要素——人才。
返乡嘉宾们考察西交利物浦大学。
正如李强在江苏发展大会上特别强调的,“人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变量,也是未来发展的竞争焦点,我们要拥抱新的时代,就必须敞开胸怀广纳天下英才。江苏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
毫无疑问,前来参加江苏发展大会的海内外乡贤嘉宾,都是各个领域内的翘楚精英。这是一个难得而高端的“乡贤智库”,其能量和价值弥足珍视。这场精英人士的“返乡之旅”,也是苏州从人才大市向人才强市转型,谋求人才结构中高端化的重要“一棋”。
返乡嘉宾们来到园区月光码头考察。
这是大势所趋,使命所系,民心所向。
当前,苏州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
如何交出“创新四问”满意答卷,打好“两聚一高”主攻仗,当好“强富美高”先行军排头兵?如何在“十三五”把苏州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面对这道时代的必答题,苏州需要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这其中,海内外的江苏人、苏州人,不光与江苏和苏州的未来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也是我们当下转型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最可信赖的支撑,汇聚起来就是我们发展的强大力量。
返乡嘉宾考察亨通集团。
从事大气与地球环境遥感以及生态与气候等方面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说:“我很想为家乡建设兢兢业业地做些有益的事,尤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我认为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抓的‘抓手’。”
在为家乡发展支招时,金立群也特别指出,“一带一路”给企业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尤其是对苏州企业“走出去”,其中基础设施的延伸产品,能给苏州企业创造很好的条件。
“身处改革创新的大时代,有赖于各界朋友的大智慧,共同赢得城市发展的大未来”,就在前天的欢迎晚会上,周乃翔已经诚挚地向海内外的乡贤发出邀请,“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我们真诚期盼各位嘉宾和海内外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参与苏州的建设,继续开创苏州发展新的辉煌,携手书写共同发展新的篇章!”
大美苏州,前途无量;荣耀苏州,与你共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