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江苏科技轰趴多了这些“最强脑”助阵 还“飞”来科技神器

2017年05月26日 10:57:38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5月30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江苏开了场“科技轰趴”,全省“科技最强脑”云集于此,千余件科技成果一一亮相。这场派对什么来头?开到几点?哪些大咖驾到?还推出了哪些惊喜?25日,记者走进南京新庄国展中心,在江苏29届科普宣传周开幕式现场,为你一一揭晓谜底。 

颁奖现场

  颁奖现场

南京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满春教授

  南京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满春教授

  他的卫星遥感“紧盯”南海 

  每年的5月,可以说是江苏科技工作者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有为期一周的科普宣传周。而今年的5月,又因为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到来,而显得格外热闹。今年的5月20日-27日江苏科普周期间,不仅有前沿科技成果展、科技体验活动,还有一群江苏“最强科技脑”来助阵。

  25日,江苏29届科普宣传周开幕式在南京新庄国展中心举行,现场表彰了一批江苏科技界的杰出代表,授予40名个人、10个集体江苏省创新争先奖。当天下午2点,距离颁奖还有半小时,身着表彰绶带的几十位获奖者相互交流、合影拍照。

  这一“表彰”是他们迎接首个属于自己的节日的最好礼物。这其中就有南京大学的李满春教授,从他的另一个头衔——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大概可以猜到他所做的科研与国土资源有关,却没有想到他的科技成果,还为我国捍卫领土主权做出了贡献。

  “这个项目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南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分辨率的观测,获得的信息可以为国家相关部门决策作参考。”在专访中,李满春向记者举例说,例如对南海的石油、天然气、钻井平台的遥感监测,就可以随时洞悉别国在我国海域的开采动作,可以为我国政府及时采取决策,捍卫主权提供依据。

  南海面积大、小岛礁星罗密布、热带鱼类丰富,都对遥感监测带来了挑战。李满春告诉记者,为了攻克以上难点,目前采用光学遥感影像、雷达卫星遥感影像协同使用的办法以提高观测度。此外,其团队研发的动静分离的遥感监测技术,还为我国“捕捉”南海航道提供了有利参考。“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国土,局势复杂。作为科技工作者,我的职责就是用我所学,以我的专长帮助国家,更好地捍卫她。”李满春说。

  古往今来,“报国为民”是科技工作者最高尚、也最朴实的情怀。李满春和他的团队所做的这一项目,令人想到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你眼前的现世安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金征宇教授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金征宇教授

  “瞄准”淀粉 竟衍生出这么多的“小幸福”

  科技的范围很广,大到千里之外的一片海域,小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包装袋,只要有心,都能看到科研人的智慧成果。此次获得江苏省创新争先奖章的金征宇教授,最主要的科研方向就在于粮食中的淀粉,做成环保材料,以此提高粮食附加值,助力粮食“去库存”。

  作为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金征宇教授的这一科研,已经深耕了20多年。专访中金征宇向记者分享了这项科研的最新成果:利用生物技术以及化学改性,已成功将淀粉转化为“包装袋”,替代了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目前已与常州一家企业合作,实现量产,年均产值达到近一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

  据悉,目前用淀粉制造包装袋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现在国家玉米库存很高,玉米淀粉价格非常便宜。

  另有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有石油产量及进口量的四分之一用于生产塑料制品,其中约有30%属于食品包装、一次性餐饮具、购物袋等,这其中又有40%的制品约600万吨最终成为“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除此之外,金征宇的“淀粉”转化还分别应用在医药、环保型家具装潢等方面。小小的淀粉,在科研人的“脑洞大开”下,竟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诸多领域,为我们更好地生活,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带来惊喜。

发明者现场演示智能感应垃圾桶

  发明者现场演示智能感应垃圾桶

南师附小四年级学生殷泽桓发明的“可全向移动的智能感知垃圾桶”获得“省长奖”

  南师附小四年级学生殷泽桓发明的“可全向移动的智能感知垃圾桶”获得“省长奖”

  垃圾怎么丢?

  这个小学生告诉你:科技不止一个答案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此届科普宣传周的活动中,也照例看到了“科技少年”的自信身影。垃圾怎么丢?当然是人走到垃圾桶前丢了。答案只有一种吗?你有没有想过,可以是垃圾桶“走”到你面前丢?

  南师附小四年级学生殷泽桓发明的“可全向移动的智能感知垃圾桶”打破了惯性思维,利用传感技术,研究出一款能走到你身边的智能垃圾桶,也因此获得省政府设立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的最高奖项——“江苏省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由于该奖项由省长亲自颁发,因此培源奖也被称作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省长奖”。

  令人“瞩目”的智能垃圾桶有何特别呢?在当天的科普展示现场,殷泽桓向记者介绍,这款垃圾桶的里面有一个可拆卸式内筒,底部有3只轮子,但其实是3个小电机,使用遥控器,通过对这3个电机的操纵,就可以控制垃圾桶。殷泽桓现场做了演示,只见,随着他拨动手中类似游戏手柄式的遥控器,就能轻松指挥垃圾桶前后左右移动,眼前的垃圾桶就像一个能跑动起来的“小车”,还能聪明地“避障”。

  据悉,这一作品还将再打磨,实现利用手机app进行操控,并作为我省的推荐项目,参加今年7月的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

  科普周现场,还有哪些科技“神器”?带你一饱眼福

  VR飞椅、原地飞升过山车、航母弹射带你科普带你“飞”

  在展览现场,“科普产品研发基地最新产品展”展区,人气超旺!

  最抢眼的就是最新的“SMART RIDER”智能座舱。说白了,它就是一种VR虚拟现实技术的超大衍伸产品,有的观众叫它“VR飞椅”,颇为形象。

  一位年轻的男观众自告奋勇,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在飞椅上坐稳,抓紧安全保护栏杆,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体验一把虚拟的游乐场“过山车”,随着眼前画面的变幻,座舱360度飞速旋转、抛起、下坠……座椅上的勇士双手紧握,紧咬牙关,身临其境地在“云霄飞车”,而一旁的观众,居然也看得心惊肉跳,女孩子们还忍不住尖叫,替椅子上的那位狠狠地捏把汗。

  短短两分钟,这列看不见的“过山车”总算平稳到站,摘下VR眼镜,松开保护栏杆,体验的男士一脸不可思议又意犹未尽的表情,和游乐场里那些刚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游客差不多。“好刺激啊,”他迫不及待跟伙伴们分享体会:“太逼真了,感觉要不是保险栏杆扣着,几乎要掉下来!”

  研发这套设备的苏州某创新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这套大型设备是配合VR设备,让虚拟的情境更逼真,借助飞椅的全方位运动,有更刺激的体验。他们目前开发的配套软件,有宇宙探索,还有航母起飞——普通人也能借助VR飞椅,体验驾驶国产战机,从辽宁号航母上起飞的全过程呢。

科普周展示现场

  科普周展示现场

  据悉,今年科普周现场阵容空前强大,共有1407个参展单位,1068个实物展示,70块多媒体大屏,1717块展板,218个展位,总有一款你感兴趣的科技产品,总有“一扇门”能开启你的科技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