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港珠澳大桥施工获得重大进展,由南通派出支援大桥建设的能工巧匠不负众望,圆满完成最终接头的焊接任务。
图片来源:中新网
千里之外的施工成果为何如此牵动南通人的心?
因为最终接头从制造、运输到安装,处处凝聚“南通元素”。
它是“南通制造”向“南通智造”跨越转型的里程碑式成果。
最终接头是港珠澳桥、岛、隧组合工程合龙的关键一步;最终接头焊接作业,也是港珠澳大桥工程完美收官的大会战。
顶板长12米、底板长9.6米的最终接头,是港珠澳大桥全长56公里的桥、岛、隧组合工程中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为复杂的一部分,也是这座世纪工程中南通元素最为集中的一部分。
↑最终接头(红圈标识处)资料图
它在南通制造,由南通籍著名船长姚振华指挥大国重器“振华30号”完成海上吊装,近200名从南通出发的国际一流电焊工通力协作,完成海底焊接。
↑振华30号资料图
不仅如此,在现场施工水域担任指挥船的“津安3号”和其姐妹船“津安2号”,均出自振华重工的大南通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两艘用于海底隧道施工的沉管安放船。
↑津安3号(红框标识处)资料图
根据设计与施工方案,最终接头被安装在海底28米深的E29和E30两节沉管之间约12米的空间,它像个楔子一样将海底隧道连为一体。
这个最终接头,此前在国际上只有美、日两国能够制造,其知识产权价值最初开价是18亿元。经过沪通深度合作,上海振华大南通基地的工人扬眉吐气,通过艰苦的技术攻关,不断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从“受制于人”到“自力更生”,以自主创新的佳绩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给世纪大桥安上了“国产接头”。
最终接头的焊缝总长度超过2000米,焊接工作量巨大,工期特别紧,安全风险特别大,而且结合腔空间封闭狭窄、环境高温潮湿,给现场焊接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在焊接过程中,上海振华南通基地从南通派遣的焊工团队显露出大国工匠特有的沉稳气质,他们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原先24小时三班倒改为四班倒,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同时,现场项目部还克服诸多困难,不断总结前期实战演练和现场施工的经验,采取多项措施改善作业环境、优化施工流程。
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TEC执行总裁汉斯·德维特全程见证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装过程,对中国工程师的创新智慧和中国工程建设水平的飞跃发展深表赞叹,盛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