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端午美味图》
“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五月端午驱病邪,家家门前挂艾叶”、"五色线,戴脖上,一年到头保安康”......又是一年端午时,大家吃粽子、挂艾叶、戴五色线了吗?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端午歌谣,是否勾起了你的儿时记忆?
很多人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但其实除了这点,端午节还有很多特别的意义,并且渗透到各民族的生活之中,这在庞大的端午民间歌谣和谚语群中可见一斑。
今天,带大家一起从萧放教授的《端午民间文学的形态及其文化功能》一文中来了解全国各地的民间歌谣和谚语,希望在这个夏季伊始的节日里,让漂泊在外的你想起关于家乡的端午记忆!
端午民间歌谣
由于端午是适应仲夏暑热时令所产生的节日,在传统时间观念中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恶日。人们在五月节中有着复杂的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情感,人们吟唱起各种调式的歌谣。端午民间歌谣题材十分丰富,按其歌咏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时令歌谣
岁时依托的是自然的时令节气,端午时令歌谣咏唱的是仲夏时节的季节感受与习惯活动。
"正月人点灯,二月剥花生,三月养豆芽,四月卖麻茶,五月人包粽,六月田草冻,七月大烧银,八月做麻糍,九月放风筝,十月拾稻穗,十一月尪公生,十二月廿九暝(夜)",从这首《月令歌》中我们看到了各地端午时节在年度时间生活中的位置与节俗的共享模式。虽然歌谣传播可能超出生活习俗传播,但其对端午节俗知识的共享显而易见。
生产歌谣
生产歌谣在端午民间歌谣中有较大比重,它涉及到传统社会众多生计活动,如农事、牧业、渔业、手工业、矿业等,其中农事活动歌谣最为丰富。
有一些生产歌谣,并不看重生产本身,而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以歌谣抒发心中的情感与愿望。
唐云 端午即景
节俗风物歌谣
节俗风物歌谣是端午民间歌谣中内容最为丰富生动地部分,它是对端午节日历史人物、节日活动、节俗风物的咏唱。端午歌谣中有较多对屈原的追念,特别是在楚故地的湖北湖南地区,人们对乡贤屈子有着浓烈的感情。
"大水茫茫,眼泪汪汪,淹死孤王,莫淹忠良。"这首《吊屈原》,可以看出民众对不义的楚王十分痛恨,而对屈原充满同情。当然,民众祭祀屈原还有丰饶生活的考虑,屈原在当地还是福佑民众的尊神。
驱邪辟疫、消除五毒之害是端午节日的主题,自然也是节俗风谣的主题。这其中,很多人都熟悉的要数《五色线》了,"五色线,戴脖上,一年到头保安康。五色线,样样全,五福临门保平安”。
当然,插艾、吃粽、挂钟馗、跑坡、观赏龙船等也都有歌谣。
仪式歌谣
仪式歌谣是端午节俗仪式过程中的歌谣。端午仪式歌谣主要与屈原祭祀、龙船下水、送瘟等民俗活动相关。"众人齐来到江中,忠臣虽死名声香。愿待屈原有灵圣,庇佑龙船飞过江",这首《祭江歌》就是为了祝愿龙船活动的平顺快捷。
齐白石 《端午》
思恋歌谣
思恋歌谣在端午歌谣中也有较多体现。思恋歌谣描写的背景多为看龙舟等节俗活动。人们在庆端阳的时候,禁不住要思郎、望夫、盼妹。
"五月探花端阳节,郎掐青艾姐头上安,我俩喝一杯雄黄酒,手捧仙桃两半边,姐半边来郎半边,我二人吃了赛神仙。"端午节是浓情的节日,郎与姐一起采青艾、饮雄黄酒、尝仙桃,似乎进入了快乐的神仙世界,这样的心情在这首《探花》歌谣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游戏娱乐歌谣
端午是儿童、成人游戏娱乐的节日,端午游戏娱乐充满竞技性,呈现这些游戏娱乐的歌谣生动有趣,如《张打铁》、《拍手歌》、《看龙船》等。
其他歌谣
有一些歌谣有欣赏与文化价值,但却不好归类。其实,这一部分歌谣同样丰富多彩。比如《《十二月瞧娘歌》》、《交情歌》等等。
端午民间歌谣既是端午时节民众情绪的宣泄、欲望的显露与心情的表达,同时也是百姓端午节俗活动富有韵律的歌唱,它是民众情感、价值观及娱乐审美的精神文本,具有特定的民众生活的服务功能。
端午民间谚语
端午民间谚语主要是与端午时节节俗活动相关的谚语。按照端午谚语的存在形态,端午谚语分时令、习俗、禁忌及其他四类。
张大千 《五瑞图》
时令谚语
端午时令谚语,主要是人们依据经验对端午节气时令的认识,其中包括农事活动、季节生活安排等。
人们认为夏至在端午之前或正逢端午,预期庄稼收成不好;夏至在端午之后,意味着将是一个丰收年。农民根据端午时节的提示,安排农事生产活动。
端午是天气真正转暖的时间标志,是人们改换夏装的时节,"未吃端午粽,棉衣不要送"(北京);"吃了端午粽,棉衣远远送"(湖南),上述谚语遍布中国,是通行的季节生活提示。
习俗谚语
端午习俗谚语,是围绕着端午节俗形成的谚语。人们以精粹的谚语形式将端午习俗生动地呈现出来。
在民间,端午主要是保健养生、祛病驱邪、祈求丰收,谚语中传递的也都是这些内容,如:端午插艾,"五月端午驱病邪,家家门前挂艾叶";端午吃粽,"端阳吃只粽,一夏健爽爽";端午洗浴、饮药酒,"洗了端午澡,能把平安保;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端午佩饰,"带个香荷包,不怕五虫害";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五日是端阳,龙船下水闹长江";端午采药,"五月端午挖茶芩,饮茶消暑解病痛";期待丰收,"龙船赢了得时年"。
另外,还有一些端午禁忌谚语,这是对违反端午习俗行为的警示语言,如"五月端午不戴花,死了变成癞蛤蟆";"端午不戴艾,死了变个老鳖盖"等。
不知读到这里的你,有没有想起自己家乡关于端午口口相传的神话、民谣、谚语亦或是习俗和记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