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建材:镇江助推企业快速成长

2017年06月01日 15:37:14 | 来源:京江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王刚是建华建材集团的总裁,在他的案头摆放着一本建华建材的自制台历,每页都是企业员工参与活动的场景,这其中还有刚加入企业的新员工。十多年前,来自江西吉安的王刚从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毕业后,先是进入了一家有色系统的国有企业,后于1999年进入建华管桩,十多年间,王刚从车间管理开始,干过生产厂长、子公司总经理、公司执行董事,一直到现在建华建材集团的总裁职位。

  与镇江结缘

  建华管桩原先在广东立足,2002年企业面临一个大的发展机遇,他们在考察了长三角的诸多城市,最后发现镇江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优势比较适合企业发展。2002年企业来到句容下蜀镇,进入紧张地筹建工作,谁知第二年爆发了非典,当地政府派来了专职的医护人员,使企业的筹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政府的全情投入,以及对双方商议事情的有效落实,也让企业坚定了在镇发展的信心。

  这几年的发展,建华建材也并非顺风顺水。2009年,建华管桩进入高速发展期;2012年企业发展的步子放缓,为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发展,2013年成立北京研究院,进一步提高集团技术研发能力,先后投入1亿多元研发资金,与国内各大高校院所合作。同年,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建华建材出资筹办“建华工程奖”,奖励委员会由1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行业权威专家学者组成;为防范单一产品带来的风险,2014年企业向“混凝土制品与技术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

  目前,企业已填补了国内19项技术空白,新产品成为盈利增长点,研发创新成为企业再成长的强大动力。

  按照王刚的预期,根据现在的发展速度,企业的新产品销售额会在5年之内超越企业传统产品的销售额,也就是说,到2020年企业的年营业额将实现翻倍。

  这十年多,位于句容下蜀的子公司已逐渐发展成集团在全国37家子公司中企业规模最大的一家,而它同时也是产业链最全的一家。正是看到了与镇江地方政府之间的顺畅合作,以及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交通优势,建华建材集团最终将总部管理团队从中山迁到了镇江。

  王刚介绍,集团总部的到来,给镇江带来的利益将是长远的。王刚表示,“自从集团总部搬到镇江后,集团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去年集团的产值是12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50亿元。”

  在王刚的名片上,建华建材的企业商标下,有一行红字“让建筑更安全”,而这正是企业的使命。王刚表示,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后,他们对建筑安全的体会更加深刻了。这些年,企业正是按照这一基本要求去做的,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情况下,也会严格按照国标生产,绝不放松要求。但同时,他们还有不满足,因为建材预制化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比例,相对于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还是偏低,他们希望今后在我国可以逐渐提升预制化制品的使用占比,推动我国混凝土预制品行业的发展进程。

  看好镇江未来

  为了支撑企业的高速成长,大量的人才储备是必不可少的。据介绍,建华建材每年都要招收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少的有近百人,多的达到三四百人。对于人才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探索,建华建材有成熟的培养模式,从大学生实习,到半年回炉再造,到之后的各种专业类、拓展类培训,助推人才的快速成长。

  在这些人才中,其中就有是在镇江地区招聘的,他们也将逐渐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王刚也很看好镇江的本土人才。他认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人才,产品只是企业发展的载体,而有了人才做什么都能成功,坚持每年花大力气培养人才,努力将他们培养成行业的高精尖人才,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对镇江的商业和投资环境,王刚说,通过多年与镇江地方政府的磨合,他们深切地感到这里是一块企业快速成长和壮大的热土。建华建材是一家港资企业,对时间和效率十分看重,在镇江建厂初期,他们对地方政府的大力、高效的配合很感动,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之下,双方达成的协议依然能保质保量地落实,给了企业很大的信心;在企业站稳脚跟之后,他们遇到困难时当地政府仍然能够第一时间给予帮助,王刚表示,这就是对企业最大的扶持。

  王刚认为,在招商引资方面,以商引商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企业在一个地方快速发展的同时,肯定也能吸引不少商业伙伴的目光。

  在王刚看来,镇江的好处还不止这些:“企业要持续发展,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而镇江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镇江是一块宜居的土地,人民生活安定,治安状况良好。而现在,镇江又被批准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在新形势下,将继续努力,为镇江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layer
快乐分享